林聰回到小巴村,在明子和林母的勸說下,他又繼續在明子家安心的待了三天。
第四天中午,老爺子的一句“婆婆媽媽”就將明子給推到村外找人去了,林母也不再勸說,大家和和氣氣的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後,林聰就告別了家人,回到了貢山屍洞。
那幾個無聊的僵屍自從有了林聰教給他們的訓練方法後,就一直貓在洞府中練習,等林聰說他們馬上就要離開之時,幾人居然還表現出了不舍,可見死亡生物中了魔症將會對其有多麼的依賴。不過,林聰既然發話了,他們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也沒什麼要收拾的,稍微整理了一下儀容,等到夜色降臨,林聰五人就出了洞府,堵了洞口,踏上了歸途。
到了再生期,死亡生物也就不再懼怕水,雖然依舊無法在水中做到空氣中那樣“呼吸”自如,但憑著生氣存儲,日常的行為作風已不再忌水。所以,他們也可以稍微洗洗澡,刷刷牙之類的,不過這對他們來說也都是可有可無的,畢竟體質不同,清理方式該改的地方也就得改改了。
至於小九,林聰的目的也達到了。
第三天的時候,他如期找上了小九,先是問了三個和之前類似的問題,對普通職工、小管理層以及公司高層的感想?
小九一如之前,老實的講出了自己的感受,對普通職工他回答的是,“無聊,應付和窩火。”
對小管理層,“積極,忐忑,淡然。”
而公司高層,他說沒看到。
“喜歡哪種生活?”這個問題是林聰帶小九看這一切的意圖所在。
“普通職工。”
“為什麼?”
“穩定、安心,沒有工地那麼勞苦,不用擔心犯太大的錯誤而被降職,隻要每天做完自己份內的工作,就不用多操心其它。”
“嗬嗬…”聽到小九的回答,林聰笑了。
對於現實社會的普通民眾,林聰將他們麵對生活的態度分為五種。
第一種,拋棄了一切世俗準則,結合自身情況,出最少的力,得到最低的生存標準即可。
第二種,任勞任怨,隨遇而安,對生活很容易滿足,不反抗,也不願受到欺負。
第三種,不求上進,卻保持著強烈的道德尊嚴,麵對生活隻求穩定,一團和善就好。
第四種,上下忐忑,一心向上,卻又處處碰壁,生活時常起伏不定,但卻從不甘放棄。
第五種,傷神傷身,人情淡薄,有一定地位,不會為生活吃穿憂愁,卻也總沒有生活。
這五種態度中,第四種最受人稱讚,也最受人歡迎;第三種最懂得享受,也是大部分人最終的歸宿;第五種最叫人期待,但也最能使人心灰意冷;第二種最不願去做,卻也總會成為最後的選擇;至於第一種……隻能說他們贏得了自己。
“我能知道為什麼了嗎?”小九問道。
“你已經知道了。”
這是一種心理指引和測試,這個過程交由不同的人來做產生的想法也會不同,最後的定位也就不同,第一到第五每一種都有可能成為選擇。隻是很少有人去真正在乎。
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兩個字——需求。
每個人都懷七情:喜、怒、憂、懼、愛、憎、欲,亦有六欲: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
六欲乃天生,七情多後養。七情六欲交織,變成了我們的生活,衍生出了權、利、德、法,四大最基本的現實構架。要權,獲利,有德,守法,也成為大部分人最基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