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後,後世學者對於九州大戰時期的研究仍有很多分歧。且不說對開國上皇曹孟德褒貶不一,單是對亂世魔神奉先如何元神俱滅就有很多分歧,甚至有學者認為魔王奉先的元神根本沒有被催毀,隻是暫時被某種秘法所封印或是以神秘未知的形態存在。三百年前,大學士沈夢溪前往九州大戰遺跡冰封峽穀,一住就是九十九年,始成《夢溪筆談》。 書中發前人所未敢想, 對九州大戰的許多史策記載加以推翻,其中至少有一半被正統史學家不能完全認可,而剩下的一半也大都因無法證實而一直被認為是大學士的夢語……”
講台上一名老者對著台下一眾學生娓娓道來。這名老者不算高大,身形頗為臃腫,身穿紅色法師長袍,一頭半灰長發半卷屈著。他時不時會用半閉的雙眼掃一掃台下,看著一眾學生昏昏欲睡的目光,心中不禁暗歎。
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對他的授課不感興趣,比如說坐在最前排的幾名。他們聚精會神的聽著,邊聽邊記著筆記,唯恐有遺漏。老者的讚許的目光掃過他們,略微停留了一下,便繼續他的講課。,
“良木可雕”,老者早已在心中對那幾名認真的學生有了這樣的評價。
好不容易熬到下課,眾多學生終於睜大了昏昏的雙眼,打著哈欠跟著幾塊“良木”一起走出課堂,然後三三兩兩的散去。
這是一所魏斯羅克帝國的校場。
五百多年前,當時的魏斯羅克帝國皇帝曹晴川忽然心血來潮,號召帝國內各貴族領地興建校場,以擴充人才。帝國皇帝以身作則,不顧財務大臣反對,毅然掏出自己的私人錢庫,拔款在帝都郊外組建了帝國第一所校場。
這所校場便是後來帝國赫赫有名的強者的搖籃“青緣”。
在這之後,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各地貴族紛紛響應,一時之間,魏斯羅克境內大興土木,各地校場如雨後春筍般建起。出乎意料的,百年間,帝國境內各大貴族建起的校場達到了近一百所。
開設校場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校場本身的圈地、校舍場地的建設固然需要投入大量金幣,但投入更多的則是校場內必備的鬥氣訓練場和魔法實驗室等。尤其是魔法實驗室,即使在豪門貴族的眼中也是在燒金幣。
做魔法師是需要天賦的,做魔法師更需要錢。大量的法術研究,光是煉金、咒符的原料就讓大多數修行者忘而卻步。當這些要計入校場的成本時,就是一串不容忽視的數字。
開設前期還繞不開一個難題,那就是校場的導師。魏斯羅克的修行者大多關注的是如何建功升爵,要說動修行者心甘情願的加入校場做導師也不是容易的事。這時候,貴族們想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能用金幣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問題。”當開出了合理的價位後,還是會有很多合適的修行者願意加入。畢竟,在這動蕩的年代,也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唯恐天下不亂,能夠平靜的修行,又有合適的報酬,還是吸引了大批適合的修行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