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迪特斯道夫
音樂書屋
作者:徐家禎
迪特斯道夫的名字翻譯而來叫“卡爾”,在英文中有時拚為Carl,有時又拚為Karl,其實都是指同一人。
卡爾·迪特斯道夫(C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739年出生於維也納附近一個叫Laimgrube的地方。他的原名叫奧古斯特·卡爾·迪特斯(August Karl Ditters),父親是軍中裁縫,為查理四世德語地區的奧地利皇家部隊服務多年。退休時,皇室不但給他一封推薦信,而且還讓他在皇家劇院保留一個拿幹薪的職位(我想,這大概與劇院的服裝製作和管理有關吧)。於是,他那時才六歲的兒子卡爾·迪特斯道夫就有機會聽到劇院上演的音樂會,並逐漸熟悉了一件樂器——小提琴。卡爾的父親雖不富裕,卻靠他那點並不高的退休年薪供卡爾進基督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還讓他在課後接受私人輔導,學習小提琴和法語。
卡爾·迪特斯道夫的小提琴老師發現他學琴進步很快,就親自介紹他進維也納一個樂團拉小提琴,那時,迪特斯道夫還不到十二歲。不久後,迪特斯道夫的小提琴演奏技藝便引起了薩克森-希爾德布爾格豪森(Saxe-Hildburghausen)的約瑟夫王子的注意,雇傭他去宮廷樂團拉小提琴。進宮廷樂團對迪特斯道夫來說意味著有了進一步學習的機會。在樂團,他跟特蘭尼(Francesco Trani)學琴,特蘭尼無意中發現迪特斯道夫有作曲天賦,於是介紹他跟隨意大利出生的奧地利作曲家伯諾(Giuseppe Bonno,1711-1788)學習對位法和作曲。
幾年以後,約瑟夫王子的樂團解散了,迪特斯道夫就被奧地利皇後雇傭,在皇家劇院任小提琴樂手。1762年,他升任該劇院的指揮。任職期間,迪特斯道夫認識了德國音樂家格魯克,並與他一起去意大利巡回演出。在那次意大利之旅中,迪斯特道夫不但領略了意大利音樂,還有幸深入了解了格魯克的音樂,這對迪特斯道夫畢生的音樂創作影響很大。1764年,迪特斯道夫回到維也納,不久後認識了海頓,兩人成為好朋友。
也是在這一年,迪特斯道夫與皇家劇院的合同期滿了。接著,他受雇於匈牙利貴族和主教帕塔基奇(ádám Patachich),在其宮廷樂團任團長。次年,他認識了采邑主教菲利浦·夏夫高奇(Philipp Gotthard von Schaffgotsch),後者想在他捷克的領地約翰內斯堡創立一個文化中心,於是邀請迪特斯道夫擔任他的宮廷作曲家。此後的二十年是迪特斯道夫最多產的時期,他寫了大量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作品以及歌劇等等。
1773年,采邑主教任命迪特斯道夫兼任管理森林的行政官職。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麵是為了獎勵他的貢獻,另一方麵是因為約翰內斯堡實在太荒僻冷靜,采邑主教怕迪特斯道夫不肯長呆下去,於是就給他一點甜頭。由於擔任這個行政官職者必須是有貴族稱號的人,於是迪特斯道夫就被送去了維也納接受爵位,他的名字也就此改成了“迪特斯·馮·迪特斯道夫”(Ditters von Dittersdorf)。
迪特斯道夫在約翰內斯堡住了二十四年後,與采邑主教發生了一場爭執,這場爭執導致了他最終的離開。次年,迪特斯道夫接受了斯迪爾弗萊德(Ignaz von Stillfried)男爵的邀請,到他位於波希米亞南部的一個城堡居住。在迪特斯道夫生命的最後幾年,他主要修改整理了自己的作品,同時也為歌劇演出做指導。迪特斯道夫1799年在波希米亞南部去世,享年六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