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之聲
奮鬥之聲
在祖國的東北邊陲,在廣袤的黑土地上,一條輻射東北亞、聯通亞歐大陸的“東部通道”正在抓緊繪就。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依托綏滿鐵路、大連至同江鐵路、黑龍江沿邊鐵路三條鐵路幹線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整合陸上、海上兩條絲綢之路戰略優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一帶一路”重大戰略部署的豐富完善和創造性貫徹落實,是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黑龍江深化開放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曆史機遇。
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省區層級上繼續鞏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深化東北亞區域合作、穩步提升國家對外開放層次的重要措施。我省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培育東北振興發展新增長極、搭建對俄對歐合作發展新平台、推動黑龍江全麵深化改革,必須秉承習近平總書記“親、誠、惠、容”外交理念,充分發揮我省的地緣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將其建設成一條國際貿易的物流帶、要素集聚的產業帶、互利共贏的開放帶,用大通道搭建大平台,用大平台促進大開放,用大開放引領大發展。
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推動黑龍江轉型發展的重要實踐。東部路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省委、省政府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不利局麵,經過冷靜分析和審慎研判製定的發展戰略,既彰顯龍江特色,又切合龍江實際,是我省著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穩步推進轉型發展的重要實踐。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要積極向上爭取,著力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做好對接;要全麵統籌兼顧,著力與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意見》中提到的35條措施做好互動;要強化相互銜接,著力與我省“五大規劃”發展戰略做好呼應,形成疊加效應,彙聚發展合力,向地緣優勢要生產力、向產業優勢要驅動力、向資源優勢要推動力,以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黑龍江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科學發展。
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深化黑龍江沿邊開放的重要步驟。在經曆了改革開放之初的試探摸索、本世紀之初的發展壯大之後,隨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黑龍江挺立在了沿邊開放的潮頭,構建全方位交流合作開放新格局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我省現有沿邊開放政策的補充和延伸,是對我省現有沿邊開放實踐的拓展和細化,必須按照合理布局、適度超前的原則,完善商貿物流體係、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提高國際金融服務水平、推進通關便利化、加快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推進沿邊開放向多層次、寬領域、縱深化發展,構建起聯通內外、安全暢通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實現東部通道的互聯互通,鞏固黑龍江對俄及東北亞沿邊開放橋頭堡和樞紐站地位。
建設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促進黑龍江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機。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哈爾濱為中心,不僅構建起一條聯接亞歐的國際貨物運輸大通道,更構建起一條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集聚的產業聚集帶。要以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為突破口,以產業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更開闊的視野,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深化改革,助推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要圍繞解決體製性矛盾,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開展製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揮國有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市場主體作用;要圍繞推動對俄經貿轉型升級,打造跨境園區和跨境產業鏈,引導進出口產業向境內外園區集聚;要圍繞推動產業發展,構建外向型現代產業體係,大力發展綠色食品、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十大重點產業”,提高高端產品出口比重;要圍繞優化外經貿布局,發揮東部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載體作用,鞏固俄羅斯市場,拓展歐洲、東北亞及其他地區市場,打造外向型經濟發展新平台。
東部陸海絲綢之路是促進溝通的橋梁,是連接利益的紐帶。道路通達,則商賈畢至,貨物流通,融合文化,增進友誼,促進發展,締結和平。明朝時期亦失哈九上北海形成的東北亞絲綢之路,為東西方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交往寫下了恢弘的曆史篇章。今天,東部陸海絲綢之路所承載的新使命、孕育的新生機、激揚的新活力,必將為黑龍江的深化開放帶來新契機,為黑龍江的轉型發展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