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社會檔案 服務一視同仁(1 / 1)

關注社會檔案 服務一視同仁

卷首語

作者:本刊評論員

現代行政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就是服務。”因此,對社會檔案的行政管理,就是對社會檔案產生與保管主體的服務。

計劃經濟下的檔案行政管理是一種層級管理,不同級別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理其對應級別相同的行政轄區政府及其部門的檔案工作,省(市)管省(市)級機關,市(地)管市(地)級機關,縣(區)管縣(區)級機關。不同級別的檔案館隻接收保管同級機關單位產生的檔案,即所謂一級機構產生的檔案。同級別機關單位下屬二級機構的檔案與檔案工作則由其主管部門管理。這種管理從服務的角度看,可以叫做“同層服務式”。

“同層服務式”在明確不同層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檔案館及部門檔案機構(檔案處、科、室)職責、區分管理範圍的同時,客觀上也將服務對象劃分成三六九等。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產生社會檔案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都有一個上級主管部門,從理論上講,那時候任何一個機構產生的檔案都有人負責監督管理。

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不再是政府部門的下屬,它們產生與管理的檔案也

就沒有了監督管理人,這些檔案中對國家與社會有保存價值的部分,特別是對社會有保存價值的部分也就脫離了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視線,不在其服務區。

從社會檔案的視角看,產生對社會有保存價值檔案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有國家機關,亦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社會組織。尤其是後者大都不再有明確的上下級隸屬關係,在法律關係上是平等的法人。

因此,要管理好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檔案,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轉變觀念,改“同層服務式”為“區域服務式”,破除服務對象上的三六九等,為本行政區域內產生保存社會檔案的所有單位與機構一視同仁地提供與同級黨政機關單位相同的服務和幫助。當然,在現有條件下,要完全做到還是有困難的。但至少應當認識到:為本行政區域內產生保存社會檔案的所有單位與機構一視同仁地提供服務和幫助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