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君臣對答(2 / 2)

“啟稟皇上,現在我們銀號發展勢頭不錯,微臣和蘭大人還有邢大人覺得,趁熱打鐵,把我們銀號推出去,銀號最大的雇主是商人,要是我們隻在京城一地,他們就是拿了銀票,回去也沒地方兌換,所以我們才著急,想盡快把外麵的分號開起來。至於國子監那邊的生員,隻要萬歲爺給予他們適當的待遇,他們是不會反對的,畢竟他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朝廷出力,我們銀號雖然是跟商人打交道,但是也是官差,他們也可以接受我們,畢竟商人也是我大明朝的子民。我們讀書人也不能歧視他們,隻要萬歲爺重視,他們哪有不同意之理。”

這些話是劉濤然說的,我也是為了能讓他在皇上麵前出彩,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

穆宗聽完點了點頭說道:“不錯,愛卿說的很對,這幾年朕讓這錢糧傷透了腦筋,現在有了銀號,去了朕一塊大的心病,你們幾個辛苦了。還有什麼好的建議,你們一起提出來,在這裏朕也聽聽,有什麼困難和阻力也說出來,能 給你們解決的就解決,朕不能解決的就讓內閣去辦。”

“萬歲爺,隻要把這個銀號開起來普及了,我們大明朝以後就沒有缺錢糧這一說,萬歲爺要是對外用兵,也不要擔心軍餉,。微臣還有一個建議,以後各地的軍餉和官員的薪俸,可以用我們銀號代發,這樣可以很快的提高我們銀票的知名度,也讓朝廷省去了到處運輸軍餉的苦楚,這不是兩全其美的好事。”我把早就想好的一些想法也說了出來。

“你這個辦法是不錯,這樣也為朝廷省了不少運輸的氣力,隻是,各地的賦稅還是要運輸的,要不連賦稅也一起交給你們來辦如何。”

這可是大好事,過去我在折子裏麵提過,但是穆宗一直沒有答應,這個賦稅要是交給我們,那以後我們的銀票就可以同行全國,這個官方背景就大了。

“謝謝萬歲爺信任,隻是我們的銀號在當地,要是這個賦稅也交給我們,我們就要和各省負責稅收的官員打交道,還有白銀的成色,火耗之類的諸多問題需要解決。萬歲爺,等微臣回去,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再上折子、給萬歲爺。”

明朝時期,銀錠的鑄造不是由國家設局鑄造,用於繳納賦稅的銀錠主要由各地銀匠完成鑄造的,民間流通的小額銀錠甚至是由白銀持有人自行傾煎而成,銀錠的鑄造缺乏一個統一管理監督體係。

理論上來說,明時期國家主動放棄了銀兩的鑄幣權,這樣就出現了凡是白銀持有者都可以自行鑄造的局麵,也就是說人人都有鑄幣權。鑄幣權的這種分散性,必然導致流通貨幣白銀的成色、輕重和形狀等的不統一。

沒有建立起鑄幣製度,因此使用白銀貨幣的流通成本增加,帶來了操作上的繁瑣和技術上的困難,如稱量、鑒別成色等,提供了商業貿易中的欺騙行為和增加了民間偽造貨幣的機會。貨幣的製度性缺陷,增加了賦稅征收的手續,手腳愈多弊端愈容易滋生。如果白銀采取銀票形式可以減少不少問題,銀票是按數額流通,可以省去了稱量的麻煩,散碎之銀傾煎成錠的火耗問題無需考慮,賦稅征銀中借“火耗”之名而行侵貪之實的可能性也會隨之降低。

如果我們代收稅賦嗎,也就讓那些靠火耗銀子生存的貪官心生不滿,對於我們銀號的發展非常不利,要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確實需要皇上的支持,也需要大多數官員的認可。如果稅賦要有銀票的形式征收,這裏麵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都去兌換銀票,麵對大量的成色不一的散碎銀子,我們銀號又該如何處理,其中產生的火耗去那裏報銷,造成的虧損怎麼辦,誰來買單。

所以我們要想出一個妥善的策略,讓皇上滿意,官員滿意,繳納賦稅的百姓也滿意,確實是很難的一個問題,皆大歡喜的局麵是不可能有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吃虧,讓百姓得力,可是要是虧的多了,銀號也吃不消,這可是個大問題,回去以後要好好的商量下。

穆宗皇上也是通情達理的,麵對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很快給出答複,我們回去商量下再回來稟報也是應該的,所以穆宗沒有不同意。

最後鼓勵我們幾個大膽的去辦,不怕出問題,就怕太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