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達善看我們都堅持不走,也就不再勸說,站在山頂上,看著抵禦蒙古人騎兵的隊伍,漸漸的順著官道往這邊退卻,蒙古人的騎兵善於野戰打群架,但是官道兩邊都是樹林,他們的騎兵施展不開,也隻能這麼跟在擔任截擊隊伍的後麵,一步步的往我們這邊過來。
看看到了還有一裏多路的時候,吳達善把我拉到一邊,避開張居正說道:“蘭大人,我要帶隊出擊一下,接應我們的隊伍回來,這邊張大人的安全就靠你了,我還是那句話,我們擋不住的時候,你帶張大人從後麵離開。”
說完,不等我的答複,就帶人下了山包到了留下的缺口處,缺口處已經有一隊一百多人的騎兵在那裏等著吳達善,看來吳達善早就準備好了,這個吳達善確實不是一般的人才,是個帶兵的好將領,怪不得成安侯會把他帶到京城去訓練京軍,不但有謀略,還有勇氣,一個敢於和士兵同甘共苦的將領,才能贏得士兵的尊重,也能讓士兵為他拚命。
我和張居正站在山包上,下麵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眼中,張居正看著吳達善的安排,也是不住的點頭,張居正是文官,但是,並不代表他不知道兵法,明朝時期的文官,很多都去邊鎮做了主將,現在的宣大總督王崇古就是其中一個。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進士,山西蒲州人。喜論兵事,悉諸邊隘塞。曆任刑部主事、陜西按察、河南布政使。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為常鎮兵備副使,擊倭寇於夏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升任右僉都禦史,巡撫寧夏。隆慶初年,受任總督陝西、延、寧、甘肅軍務。和改總督山西、宜大軍務,是文臣中知兵帶兵的代表人物。
隨著退卻的隊伍越來越近,吳達善帶領準備接應的騎兵已經上馬,在隊伍還有一百多步就要到達缺口的時候,吳達善帶領這一百多名騎兵縱馬衝了出去。
“老師,這吳將軍怎麼回事,這一衝出去,豈不是跟我們退卻的士兵混在了一塊嗎?”
“哈,哈,雲傑,這個吳達善不是一般的莽夫,你就等著看吧。”張居正倒是有信心,也極有興致的盯著下麵的戰事。
我還是第一次,真正的看見戰場廝殺,也目不轉睛的看著下麵。吳達善帶領的騎兵以極快的速度衝了下去,眼看著就要跟葛千戶帶這的隊伍撞在一起的時候,葛千戶的隊伍,突然往兩邊閃了開去,中間的官道位置完全讓給了,從山坡上衝下來的吳達善。
後麵追擊的蒙古人沒想到這一招,正在迷糊這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吳達善的騎兵已經衝到了跟前,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就被吳達善的騎兵,把前麵跟著很近的那些蒙古騎兵砍到了馬下,這些蒙古人又是喜歡打順風仗,剛才還興致勃勃的心情,一下子被吳達善打亂了,看到吳達善的騎兵如此勇猛,那裏還顧得反抗,掉頭就往回跑去,後麵的騎兵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在往前走,這一下子可好,前進的後退的攪合在了一起,一片混亂。
閃到兩邊去的京軍騎兵,又掉頭和吳達善一起朝著蒙古人殺去,混亂的蒙古騎兵,那裏還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後麵的一看前麵的被打退了,也調轉馬頭往回跑去。
因為,這蒙古人的指揮官,還被遠遠的拉在後麵,根本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前他們也經常前來打草顧,明軍那點戰鬥力,根本沒被他們瞧在眼裏,所以直到前麵的騎兵退下來,這才知道,這次遇到的不是以前的明軍,趕緊組織收攏退下來的騎兵,又派親軍上去頂住吳達善的進攻。
吳達善一看接應的目的已經達到,還沒等他們的親軍趕過來,就帶著葛千戶的人馬回到了臨時山寨。
“吳達善真將才也,大明朝要是多點這樣的將領,何愁邊患不除。”從頭到尾,看到吳達善進攻的張居正感慨的對我說道。
“是啊,老師,這吳將軍真是不簡單,以一軍主將,安排的井井有條,帶頭衝陣殺敵,光這份膽氣就值得朝廷表彰。”
“何時,我大明朝的文官不貪錢,武官不怕死,那麼這國力也就上來了,那裏還會有土木堡這樣的恥辱再生,雲傑,走,跟我下去迎接凱旋的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