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山地傳統民居建築的藝術特征
名城保護案例與技術創新
作者:馮維波 胡大偉
摘 要:重慶中山鎮龍塘村受當地自然環境和巴蜀文化的影響,現存大量的價值較高的山地傳統民居,其民居形態具有典型的藝術特征,對其進行研究可更好地服務於保護與開發工作。在分析龍塘村區位特點的基礎上,對民居的平麵和剖麵類型進行了劃分,並從構架、牆體、小木作等建築特色進行分析,據此歸結了其民居的三種審美情趣。
關鍵詞:重慶龍塘村;山地傳統民居;藝術特征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Ba Shu culture, Longtang village in Town of Zhongshan of Chongqing has a lot of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now. Their dwellings shape has the typical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o the research can be better service to the work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ang village, the authors divide the plane and profile types of the dwellings, and analyze the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of frame, wall, small wooden. Finally,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aesthetic taste of these dwellings.
Key words:Longtang village;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TU-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5)-06-91(6)
我國山地傳統民居具有建設曆史悠久、保存價值高等優勢,受特殊的山地自然人文環境的影響,具有獨特的民居藝術特征。有“山城”之稱的重慶市,由於山地地形的影響,許多傳統民居的藝術特征比較明顯,其中,中山鎮龍塘村的古民居古莊園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對其藝術特征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進行保護和開發。但是目前對於這些民居藝術特征的研究相對不足,主要是側重於開發保護的研究,而其獨特的藝術特征,才是保護開發的基礎,因此對其研究意義重大。本文試圖通過對龍塘村概況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劃定其民居的平麵和剖麵類型,分析構架、牆體、小木作等建築特色,提出審美情趣,以促進龍塘村民居保護與開發的發展,從而為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實現城鄉統籌和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新思路。
1 中山鎮龍塘村的區位特點
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是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區域,集大山區、大庫區、大農村、大城市和民族地區多位一體,在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和改革開放大局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家已經加大對重慶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重慶作為西部戰略高地,必將掀起更高的開發熱潮。在這股開發熱潮中,重慶村鎮必將會加速發展,城鎮化水平逐漸得到提高,曆史文化村鎮的保護利用也將成為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內容[1]。其中,中山鎮龍塘村傳統民居具有很高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值得我們進行研究,並製定出保護開發的措施。
中山古鎮是重慶市十大曆史文化名鎮,它坐落在雲貴高原末端,人稱江津的老山界。這個天賜的藍寶石鑲嵌在貴州、四川、重慶的交界處,風光秀麗,文化曆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中山建製史》記載,原來的中山本是一個地形名稱,就是現在的龍塘村、岩口村,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為是由原老場、龍洞場、馬桑埡3個場鎮合並而成,所以又稱三合場[2]。
龍塘村位於中山鎮東部,東麵與蔡家鎮接壤,西連四合村,北挨魚壪村,南臨常樂村。村所在地緊鄰中山鎮鎮政府,距離江津城區57公裏,距離重慶市中區97公裏。龍塘村轄區麵積13.6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麵積4940畝,林地麵積3200畝。村域範圍內山高坡陡屬中丘地帶,整個村域地形東高西低。龍塘村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較足,無霜期長。龍塘村村內旅遊資源豐富,其中以玉皇觀古寺廟、白鶴林、龍塘莊園、清溪縣城遺址最為出名,為龍塘村生態旅遊服務業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3]。
2 龍塘村民居的類型劃分
2.1 龍塘村民居的平麵類型
重慶傳統民居有兩種基本布局模式,一是依水而居,這種設計方便於百姓出行與用水,故而,水路交通是不可或缺的交通以及物流方式;二是多建在坪壩及農田附近,這種選擇不僅交通便利,耕作方便,而且山水環抱的天然屏障成為防範侵害的有利自然條件。總體來說,重慶山地傳統民居是逐山水而居、擇台地而建的選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