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析
素質教育
作者:朱祖勇
【摘要】素質教育一直都是我國教育改革所遵循的一個準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以能力素質提升為方向,以文化傳播為宗旨,對小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能力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到底該進行何種改革才能夠更好的開展素質教育呢?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 教學改革
小學素質教育就是指“以開發兒童身心潛能,培養和提高兒童各方麵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非智力因素可以轉化學習動機,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隻有這樣小學生才會形成完整的認知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改革要以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改革為中心,以此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一、轉變理念,開展素質教育
在我國由於長期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學方式方法上都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主要表現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重視程度要遠遠大於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重視死記硬背,忽視情感滲透,重視數學問題的解決,忽視對問題解決方式與思維的鍛煉,重視教師的教學過程,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小學數學中的本末倒置現象,這樣教學理念和方式下的學生雖然在知識考核上能夠取得好成績,但是從能力素養上來看,與當今的社會發展並不適應。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改革就應該以教學理念的轉變為首,積極在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從理論變為實踐。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教學目標,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的全麵發展,而不是應試、升學,素質教育對全麵發展認識的更深入、更具體,這裏所說的全麵是指“德、智、體”的全方位發展,而不是指學生在文化知識的成績上實現的全麵發展,素質教育所強調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都能夠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探索,如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真正轉變這種觀念,學生的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轉變方式,開展習慣教育
1.學會正確“聽”課方式。在這裏的聽不單單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聽清楚、聽明白,不但要對老師的講授、同學的問答等內容聽清楚,還要在聽清楚之後給出自己的點評,這樣的過程就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教師一個讚許的手勢、眼神或者是一句簡單的話語都會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因此,教師對於任何學生的表現都要以積極鼓勵的方式進行點評,在鼓勵之後,教師才可以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學生就會受到巨大的鼓勵而積極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