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玄字輩有一弟子,法號玄易,於六年前出寺雲遊。
三年內,他訪遍天下,打聽到不少江湖中事。回少林後,眾師兄弟們見其出遠門許久,便向他問起江湖之事。玄易心中捋了一番,將江湖武林分為“一世家,二泰鬥,三大幫,四名門,五大派和六大俠”六部,每逢閑暇時分,少林玄字輩的弟子們聚在東禪房前院,聽玄易述江湖事。
“一世家”乃指長安柳下世家,上代莊主柳下長鶴武功蓋世,江湖人稱刀神。其與夫人雲伊人生有六子,五子柳下無終繈褓之中便不幸夭折,餘下五人分別為長子柳下無塵,次子柳下無非,三子柳下無澤,四子柳下無芳,六子柳下無痕。柳下長鶴師不僅精通刀法,今世無人能破的五行劍陣也由其所創。五行劍陣為五人陣,柳下長鶴膝下五子各占一行,五行劍陣一發動,依據五行相生之理,無可擊破要害處。
十六年前,正值柳下世家風光無限之時,柳下無塵因病而逝,一年之後,柳下無非在仙女湖慘遭殺害,正在閉關修煉的柳下長鶴聞訊後走火入魔,從此退隱江湖,再過七年,六子柳下無痕下毒將其毒死,殺死生母雲伊人,奪走家傳寶刀龍骨刀及數神兵後轉投江湖邪幫破生門。如今,雖柳下長鶴已故,不世陣法五行劍陣已傳續下代,現莊主柳下無澤在江湖中威望極高,江湖中仍是無一名門世家能與其爭一日之長短。
“二泰山北鬥”顯指少林寺與昆侖派,中原武林各門各派的內功心法無一不出自於此兩派。少林達摩祖師在達摩洞中修行之時,采用壁觀的方法參禪,長期靜坐,難免困倦,便起身活動筋骨。達摩祖師圓寂後,少林僧人在洞中發現了一個鐵盒,鐵盒為防濕氣侵蝕用蠟封住,後僧人們用火烤將此打開。鐵盒中有兩部梵文經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叫《洗髓經》。時少林內有少位僧人對梵文一知半解,各自參悟解讀經書,依法修煉,致日後少林武功數不勝數。幾百年來,隨著少林俗家弟子出入,少林武功傳入民間,為今大多習武之人所用。
昆侖派創派已久,最早起源於秦時始皇帝年間,時始皇帝焚書坑儒,百餘道家弟子逃上昆侖山,後創昆侖派。百餘年前,昆侖險些因派內分歧而致滅派,時派內有兩大主張:其一主張立教,奉老子為教主,教化弟子,崇拜仙人,規定儀式與節日,煉丹以求長生不死;另一主張承老莊之誌,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逍遙自在,昆侖弟子中十有八九為此主張,無奈時任掌門黃道子主張立教,將此主張百餘人逐出昆侖派。百餘弟子下昆侖山後,有十餘人另上天山建天山寒殿,其餘之人回中原而創無為派。
“三大幫”分別為破生門,天門幫與飛羽幫。幫派原是些山賊強盜行惡聚集之地,前朝末年,諸侯割據,江湖匹夫和無門無派的低手為求亂世中保命而聚眾立幫,一時間,多少幫派叢生,天門幫和飛羽幫亦建於當時。新王朝建立後,雖戰事漸去,江湖武林卻因幫派廝殺而動蕩不安,天門幫、飛羽幫在內的八大幫依靠吞並草寇山寨和小幫派逐步擴大勢力。隨後,破生門創立,短短數年內,破生門吞並數十大小幫派,形成與天門幫和飛羽幫鼎立之勢。三大幫相互製衡,幫派鬥爭短暫平息。幾年後,昆侖道士方一鳴、天山四醜和邪神柳下無痕加入破生門,三足鼎立之勢被打破,破生門獨占鼇頭。幫派之爭再起,天門幫和飛羽幫聯合中原各幫才勉強守住陣地。
“四名門”乃指江南四大名門,前朝末期,中原名門世家為避朝野權力之爭,遷居江南,僅僅蘇杭兩地,便新建近半百所名門園林。江南四大名門之說,緣起花間派。花間創派近兩百年,初代掌門名為李庭芳,乃當時皇帝胞弟。因癡迷武學與琴棋書畫,李庭芳放棄高官權位隱居在蘇州西北郊的虎丘上,不少江湖上文人雅士慕名而來,在虎丘上比武對酒吟詩撫琴。後在眾人提議之下,李庭芳創了虎丘花間派。
百餘年來,花間派內文墨琴韻風氣未斷,花間派的弟子們無不精通詩詞書畫,皆是氣質絕然的俊男美女。蘇杭兩地的名門公子哥們為獲花間女弟子芳心,在虎丘塔前演武獻技,因彼此鄙夷不屑,為決高低而大打出手。時任花間掌門的唐婉下令驅逐外人,眾人仍留在花間山門前不肯離去,其中幾位還立下生死決鬥之約。見勢愈演愈烈,唐掌門隻好通告天下:六月十五邀各大名門來虎丘花間賞花比武,比武前四名者稱為江南四大名門。賞花比武會十年舉辦一次,最近一次在八年前,憑著葉鋒一枝獨秀,葉府位列四大名門之首,其餘三大名門分別為蘇州李園、揚州王莊和江寧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