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市集的守望者
個人問題
作者:馮大夏
我們小區剛開始入住的時候,大家最期盼的事情就是附近能有個小菜市場或農貿市場,這樣生活多方便。那時,每當晚飯後出來散步的時分,你如果來我們小區,肯定會看到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著小區的未來,而做主要發言的,一定是我的鄰居崔叔。隻見他用手指著前麵不遠處一塊空地,就像巴頓將軍一樣頤指氣使的範兒,說這個地方與其要修個混賬的噴水池,還不如弄個方便得要命的小菜市場呢,收攤以後還能供小孩子玩耍。最後,肯定還要罵兩句沒有對象的人來收尾。由於他退休前就是一個菜市場的經理,所以大家一致推舉他向物業做建議。他也沒怎麼推辭,欣然接受了,據說第一次去就差點兒把物業公司挑了頂。
崔叔被新小區的人迅速熟知,是因為他有一項絕活兒,叫“一抓準”。前一陣子,總有幾個人在小區入口處賣些水果。雖然質量不咋地,但是總有人圖方便所以生意還不錯。那天,崔叔看一個鄰居在一個攤位買了三斤蘋果。他跟鄰居說了句話,把袋子拿到手裏就這麼一掂,馬上盯著攤主的眼睛說,你這差分量啊。那小夥子也不含糊,您說話得有依據,您有秤還是有砣啊,我都在這裏擺了倆星期了,從來沒人說我缺斤兩。崔叔說,我的手就是秤,我的眼睛就是砣。告訴你,我在北京最大的菜市場賣了20年菜,什麼東西什麼分量,我手一掂量就能知道。那人說,您歲數大了,我看未必這麼準。鄰居也說,我看他們這做小買賣的也不容易,差個一兩二兩的也別難為他們了。崔叔說,什麼一二兩,他這差半斤呢。攤主說,您這麼大歲數了,說話可得有分寸。崔叔說,小夥子,要不咱倆打個賭,要是半斤以外,我把你這秤撅了,半斤以內,你把我手指頭撅了。
那攤主當時有點兒愣了,沒敢接茬兒。崔叔說,前麵有個國營藥店,人家的藥都是按克賣,用的秤可準了,應該差不了,要不咱們去那裏驗證一下。攤主嘴裏還一個勁兒地說,到哪裏都一樣,可是腿一點兒都不帶動地方的。崔叔又說,我離開了賣菜的崗位到一個菜市場當監督的時候,可是撅了不少秤啊,被撅的沒一個不服的。旁邊有人問,這麼硬的秤杆,您弄得動嗎?崔叔說,我年輕時當的可是野戰部隊的兵,四五個人都近不得我身,別說一根木頭棍子了。就在他講述革命家史的時候,旁邊有個大媽默默地掏出了隨身攜帶的電子秤,隻見她往蘋果袋子上一提,屏幕上即刻顯示的就是二斤四兩八。見狀,攤主立馬向崔叔討饒。其實,就在大媽一拿出電子秤的時候,他就緊握著秤杆開始向崔叔作揖了。崔叔說,你要再晚認錯一分鍾,我看你的秤就不保了。他說:小夥子,同樣價格進的東西,賣高賣低是經營方法問題,缺斤短兩可就是人品問題了,我甚至認為這是犯罪!你賣三斤就占半斤的便宜,你這一天得占多少!攤主被他說得臉紅一陣白一陣的,崔叔就像真的打贏了一場仗,從而聞名小區。後來,好多人問他怎麼練就的這一抓準的功夫。他說,每個年代都有偶像,當時我們做商業的偶像就是王府井百貨大樓賣糖果的張秉貴。人家那才叫絕,抓一斤糖都不會多一顆少一顆。
幾個月後,在崔叔的努力下,小區門口的小果蔬市集還真弄成了,有關部門還弄了個開市儀式。在儀式上,崔叔被當地工商部門聘為人民監督員,得到了一個小電子秤,作為官方認可的“取證”工具。掌聲過後,崔叔突然從包裏拿出了三把不同時期不同型號的秤。我們本以為他想借此講講農貿市場的曆史啥的,沒想到他虎目一睜,深吸口氣,將三杆秤一一撅斷,木屑飛濺間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他笑笑說,這都是我當菜市場經理時收繳的黑心秤,放床底下好多年了,今天正好試試力氣,然後去賣點兒廢品。
他這一個炫耀性的動作,無疑給那些攤主一個下馬威,而對我們來說卻是一顆定心丸。從此後,崔叔正式小區封神,引無數業主膜拜;而果蔬市集,一直買賣公平,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