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五髒為基,六府為門(2 / 2)

因為此時,他感到了孤寂與迷茫。

修仙之路何其漫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遇到像張風月這般歹毒的人。隻有提升實力,才是立足世間的根本。

因為不趕時間,所以一路上張逸仙都是徒步慢行,就像一位散遊仙人不時搖頭感慨西周大地的荒蕪景象。

此地路途屬城不過百裏,張逸仙思來想去最終沒有去尋豬三,本來是有事交由他去做,卻不想途中出了變故,隻好自己前去,畢竟豬三仍凡夫之軀經不得長途跋涉。

實則,張逸仙並不想帶著豬三,當初收他是為了給驢仙兒等人解乏出氣,如今仙兒與漣兒去了天機界,豬三也就失去了作用。

又行了一日,途經一處村落,見其落魄景象,不禁想起自己小時父親帶著自己一同上山采藥的情景,那時多有玩膩之心,哪有什麼心思去識得藥理雜論。

也許是觸景傷情,張逸仙站立少許方才離去。正欲走時,一童兒從村中跑出,手捧一塊石方硯台,棗泥之色,隱隱中透有微弱光澤。

張逸仙疑惑不解,難不成又有什麼高人在此等候自己?

細問之下,原來是村中老者見張逸仙行至村口隻望不進,觀其氣色,有識文斷字之能,便叫童兒捧硯來請,希望他給村裏人寫副對聯掛於村口,以示文雅。

奈何人家老少來請,若是不去又有誇大自身,浮遊傲慢之嫌。故此,隻好委以屈任,揮筆再說。

當張逸仙提筆揮墨,欲寫聯詞頌表時,所握之筆突然重如千斤,凡握筆書寫之人皆有靈通貫氣,提神穩步之力。

然,張逸仙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一下子像是被人點了穴道,愣在了當場不知何故。

幾個呼吸後,這才提氣收心,雖沒將千斤毫筆落於地上,卻也驚出了一身冷汗。此毫看似古樸,卻有股神物氣息纏繞,方才提筆並無感覺,為何心神一動,此筆毫露靈光重如石椿。張逸仙心中實在不解。

由於圍觀眾人皆是村中百姓,有男有女,老少居多。張逸仙抬手抺汗之際見到一少女外柔內剛,神光掩麵,甚是怪異,以張逸仙的神目判斷,此女絕非村中婦人,說不定會與這支毫筆有關。

所站位置也極為隱蔽,與村內婦孺摻雜一道,衣著破舊,臉上也有塵土,但身上的氣味卻是極為的熟悉,似乎在什麼地方聞到過。

張逸仙心中雖有解惑之意,但表麵上故作不知所以,運轉周天靈力快速書寫兩行字跡,這才擱筆抱拳,以示謙虛。

妙台靈光動深海,絕地仙霞現彩虹。

不知是誰,把張逸仙寫的半首詩聯讀了出來,一時好字不絕,個個稱讚。

隻有擠在人群中的女子略微皺眉,這半首詩的第四個字,連起來不就是霞光,而前麵兩個字,正是妙台與絕地。

張逸仙見那女子思索皺眉之際,使出通神三步絕學,在眾人眼皮底下悄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