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喜歡的格調(2 / 2)

真是好事接二連三。鄧年榮整理了藕西村的抿主選舉的過程,再配合藕西村現在的變化,寫了一篇長篇通訊:從“刁民村”到先進村的變化——記餘河縣平安鎮藕西村抿主選舉。

這篇文章在古南日報發表後,被新華社全文轉發,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宣傳文章。幾家中央媒體看到這篇報道後,專程派出采訪隊伍,來到了餘河縣,要求采訪藕西村村委會主任吳永進和平安鎮的當家人杜秀青。

杜秀青再次成為了譽論的焦點,這樣高規格的采訪,在餘河,似乎每次都和杜秀青有關。

當年杜秀青在團縣委推出的典型桂智明,招來了中央電視台的專訪,讓餘河這個小地方聞名全國。時隔兩年,杜秀青再次用自己的實力,把國家最權威的媒體引進了餘河縣。

因為有了一次應對中央媒體采訪的經曆,杜秀青對這次的采訪更是胸有成竹。在許多人眼裏,似乎國家級的媒體人很神秘,很難接近,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隻要你做的事兒有亮點,有意義,尤其是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高度的契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那麼你就會成為他們挖掘的對象,你就能感受到這些人的智慧和平易近人。這是杜秀青的切身體會。那些在電視裏看著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來到你的身邊,其實一樣很親切,很隨和,很有愛心……

杜秀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來迎接中央媒體的采訪。

她把平安鎮的每個角落都收拾得很幹淨,這個看起來並不發達的小鄉鎮,處處透著淳樸寧靜,這也是媒體喜歡的格調。

藕西村就更沒得說了,可以說每個指標都是達到上限的,處處都彰顯出村民的素質,這個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名符其實,更是獨一無二的。

杜秀青陪著媒體記者在平安鎮轉悠了幾天,接受了他們全方位的采訪和拍攝,最後讓記者們滿載而歸。在這次接受采訪中,杜秀青始終很低調,她說,平安鎮的變化是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是廣大幹部和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她多次提到,在平安鎮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候,林傑市長卻來到了平安鎮駐點,給了平安鎮全體幹部最大的隻持。那些記者後來又跑到信江市采訪林傑,由此這位年輕的市長出現在鏡頭裏,他說平安鎮藕西村的抿主選舉說是一次大膽的改革嚐試,並說年輕幹部看準了就要大膽地用,杜秀青就是一個例證。

很快,節目播放出來,文章發表出來,餘河縣平安鎮藕西村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麵旗幟,成為了全國的示範典型。

杜秀青再一次聲名遠播,成為了整個信江市的政壇新星,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關注。

林傑的話,似乎已經得到了應驗。這一輪的宣傳,果然如林傑所言,給杜秀青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杜秀青被省委組織部列為青幹班學員,到省委黨校學習半年。

七月一日,杜秀青正式奔赴省城,開始她為期半年的學習生涯,平安鎮的工作由馬明橋全麵主持。

臨走前的一周,杜秀青和林傑又進行了一次談心。

林傑在平安鎮的駐點工作也將結束,他是最後一次來到平安鎮,為他的駐點工作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林傑的小房間裏,依舊是樂聲如水,茶香四溢。

兩人相對,品茗話別。

想到幾個月前林傑為自己設計的這一出宣傳安排,杜秀青的心中不禁溢滿感動。

如果不是林傑的睿智,不是林傑的安排,她的這次進步不會來得這麼快。有時候,事情做得再多,沒有一個好的推手,也是無濟於事。特別是現在這樣一個信息社會,宣傳,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一位基層工人,就更顯得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