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江喝著水,看著沁心慢慢的消化內心的變化,每個人在接受潛意識反對的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適應的時間。沁心也是在他的潛意識裏是反對這樣的事情的,但是做了就沒辦法改變,也就需要適應。
“為什麼還要回來?”
沁心也不是那種一根筋的人,凡事無高低貴賤,也就不再關心這件事情,反而是關心現在。易德江說他要回來,那麼那邊的工作就不做了,這樣又是什麼原因,還是簡單的回家照顧自己。
易德江看著沁心沒反對,也就釋然了。他知道沁心已經理解了他,易德江也就不再擔心,也就孜孜的說了起來。
“有兩個原因。其一:墓碑這個行業,在沿海已經做不下去了。現在的技術、還有政府對公墓的管理,不得不讓那些傳統的作坊轉型。手工已經被淘汰,這樣的話,老板就會裁員,也就不得不麵臨丟失工作的困境。而我也不例外,所以我就借著這次機會主動離開了。”
易德江說著,從他的話語中也能夠看出他的不舍,但是沒有辦法,這是環境所迫所做出的選擇。當環境改變時,自己就得改變,就得做出選擇,從而繼續適應新的環境。
“其二:擔心你。在你媽媽離開的17年裏,我都沒有盡到一個父親因盡的責任,所以我要彌補之前的過失。”
都能夠想象,17年沒怎麼關心自己兒子的父親,當有一天回想起應該關心自己兒子的時候的恍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用17年時間來明白親情的偉大,也不算太晚,畢竟在現在可以好好地把之前的彌補回來。
“回家後,又做什麼?”
沁心聽著父親說的,也全都釋然了,也不會去責怪父親這幾年的不管不問,反而是應該感恩,正是由這幾年的積蓄,自己才能夠這樣安安穩穩的吃、用、上學、看書。這就是愛,是父親無私的愛,而現在父親又會將這份愛釋放的更加博愛,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有父親在,你就不是一個人。
“可以的話,還是繼續做這樣,畢竟十幾年了,已經有了感情。”
易德江說著,能夠看出他真的是喜歡這份事業,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而且,在這裏這個行業還沒怎麼發展,有很大的前景,所以我相信會做的很好的。”
也許是看到了新的機遇,易德江斬釘截鐵的說道。
沁心也不是那種不開竅的人,既然父親都能夠為了自己放開一切想法,為何自己就不能為父親留一點他的空間,他愛什麼,作為子女的也應該支持,甚至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