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把握分寸,退進自如(3)(2 / 2)

華盛頓被譽為美國國父,凡是了解他的人,都為他在立國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高瞻遠矚所傾倒。華盛頓本可像殖民地時代美洲宗主國英國那樣建立君主製,他手下也確有人想擁戴他稱王。即便不當君主,做個終身大總統也是名正言順的,也不會有人反對。但是,華盛頓卻隻做了兩屆總統,就無論如何要退下來。他是美國的國父,在其聲譽最隆之時,功成身退,並立法兩屆總統製,奠定了美國現在的民主體製,為世人所敬仰。

同樣,美國籃球巨星喬丹也深諳此道理。36歲時,喬丹宣布退休,結束了體育史上一段曾經令千萬人著迷和振奮的輝煌生涯。這名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超級明星,一生中六次協助芝加哥公牛隊奪得冠軍,本身獲得10次得分王和5次最有價值球員獎。此外,也贏得兩枚奧運會金牌。

他說:“做這個決定不容易。這是要一個人放棄他真正喜愛的東西。我不想愚弄自己,我不想在投入後,等到球季中途卻發現自己無心戀戰。這樣做,對那些跟我一起合作的人不公平,對球迷也不公平。”

喬丹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上,為自己創造了美麗的神話後,毅然在自己鋒芒畢露時,退出了苦心建立起的霸業。

老子說:“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業已經成了,就引身後退,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律。世間偉人,一旦達到事業的頂峰,完成其曆史使命,就應該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效法自然,主動地退位讓賢。

春秋戰國時期的範蠡絕頂聰明,料事如神,他幫助勾踐政治成功以後就引身而退,因與文種情同手足,臨走,留給他一封推心置腹的信,勸文種也早日歸隱。文種不聽他所勸,仍執迷不悟,最後沒有落到好下場,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

張良大力輔佐劉邦,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當天下已定,四海歸心時,也正是他該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了,可是,在漢王準備賜予他五千戶時,張良卻斷然拒絕,放棄功名利祿,請求做一個小小的留侯。

功成身退,是張良的選擇,盡管身後投來的是驚異的目光。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狡兔死,獵狗烹”,不久以後,韓信被斬,彭越被殺,而張良得以保全,賴於他的放棄。放棄了暫時的功名,安享晚年,他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流傳百世,千古流芳。

中國有一句最富含哲理的話,叫做見好就收。功成身退飄然而去,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是藝術的最高境界,非要等到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才抱頭鼠竄滾出曆史舞台,這是不聰明人的做法。

蘇哈托,印度尼西亞的前總統,他本來也是個民族英雄,當年的地位與影響足可與華盛頓媲美。可是到頭來卻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原因就是他一直霸占著總統的位子死活不放,而且一人得道整個家族都雞犬升天。當初的豐功偉績幾乎都被執政幾十年後的老糊塗抵消了。直鬧到民怨沸騰、軍隊倒戈,才灰溜溜地下了台……

在草原上,狼是所向無敵的,但它從不稱王,僅是在寂靜的原野上,自由地奔跑。正是這種見好就收,該收場時就收場的生存智慧,才讓它們成為草原上的強者。

你見過風往一個方向吹嗎?你見過誰在賭桌上永遠贏下去嗎?物極必反,盈滿必溢,月盈而蝕,盛極而衰。就像不少當紅運動員、演員,高峰正在延續,他們卻在功成名就後選擇淡出、隱退,把機會留給初露鋒芒的年輕人。他們成就出一段佳話,留下一份深深的惋惜與懷念。有的高官非無德無能而是成績卓著,卻選擇激流勇退,把接班人扶上馬,送一程,其胸懷肚量,其高風亮節,讓人敬佩有加。

而相反,三國中那個阿鬥無能而進,禍闖大了,丟了蜀國的大好江山;林彪,如果能見好就收適時而退,猛將、元勳的蓋世美名將萬世流傳,正因為他沒有適時退出,而導致葬身溫都爾汗,留下千古惡名!

由此可見,做人最高明的歸宿,就是要懂得功成身退。見好就收,精於進更要巧於退是許多能人智士做事的方法和策略,隻有懂得這個道理,才能在辦事過程中圓滑變通,進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