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訣如佛緣(1 / 3)

接下來輪到李玉平念稿。李玉平理一下長發,輕聲說道:“俺寫的是治風類與治燥類。治風類共有七首,治燥類亦有七首。”剛說到這兒,王鐵義截了話頭,說道:“弟妹不愧是個高手,風也治了,燥也治了,還能治不了區區一個皇(黃)軍?”眾人笑。李玉平說道:“鐵義哥沒個正經話兒!”王鐵義不再言語。李玉平接著說道:“俺先念治風類。第一首是鎮肝熄風湯。

鎮肝熄風湯,用於陽亢風動證。緣於肝腎陰虛肝陽亢,氣血逆亂致風猖。頭目眩暈目又脹,耳中鳴,頭熱痛,心熱煩,麵如醉色噫氣頻;肢體漸不利,口角歪;眩暈顛撲不知人,動之醒,難複原,神疲乏,脈長且有力。方藥十二味:龍牡膝冬玄龜楝,赭石茵芍麥芽草。水煎服,湯下鎮肝又熄風,滋陰潛陽見奇效。證非陰虛陽亢起,本方不宜邀。心中熱甚加石膏;痰多膽星熬;尺脈重按虛,加入熟地吳茱萸;大便不實去龜赭,加入赤石脂。

方藥組成:牛膝,代赭石,龍骨,牡蠣,龜板,玄參,天門冬,白芍,茵陳,川楝子,生麥芽,甘草。

第二首是羚角鉤藤湯。

羚角鉤藤湯,涼肝熄風代表方。邪熱入厥陰,熱盛至極易動風。證見高熱不消退,手足搐,痙厥發,神昏舌絳脈弦數。組方十味藥:茯菊桑,貝草竹茹芍地黃。羚角宜先煎,粉劑衝服效更良。涼肝熄風舒筋脈,熱極動風飲之康。肝陽上亢頭暈顫,本方可煎嚐。

方藥組成: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白芍,生地,生甘草,竹茹,貝母,茯苓。

第三首是天麻鉤藤飲。

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是良方。用於肝陽偏亢風上擾,頭痛眩暈寐不好。方藥十一味:桑膝梔芩苓杜仲,決明益母夜交藤。水煎服,決明先煎鉤後下,湯下平肝又熄風,清熱活血宜肝腎。證重加入羚羊角。

方藥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芩,益母草,杜仲,夜交藤,牛膝,茯苓,桑寄生。

第四首是消風散。

消風散,疏散外風方,風疹濕疹可煎嚐。證見皮膚疹出色澤紅,點點片片似雲樣。瘙癢撓,破滲水,舌苔白或黃,脈象浮,數有力。組方十三味:君藥荊防蟬牛蒡;木苦膏知術臣鑲;佐藥有三樣:胡麻當歸生地黃;使藥生草良。

湯成空腹飲,疏風又養血,清熱除濕疾可康。風熱甚,入銀翹;濕熱盛,地膚車前可相邀;血分熱甚紫赤芍。辛辣油膩煙酒茶,忌與藥同食。

方藥組成:甘草,木通,荊芥,防風,生地,當歸,蒼術,蟬蛻,知母,苦參,胡麻,牛蒡子,石膏。

第五首是牽正散。

牽正散,治中風,風痰阻滯於頭麵,口眼喎斜易容顏。方藥僅三味:附子蠶蠍等份成。為末每服三,熱酒調下良。

祛風化痰痙攣康。氣虛血瘀所致,抑或肝風內動身不遂,本方勿煎嚐。正氣不足宜扶正,肝陽若亢平肝陽,如此效更彰。

方藥組成:白附子,僵蠶,全蠍。

第六首是玉真散。

玉真散,用治破傷風。皮肉破損風邪入,證見牙關閉,口唇緊,身強直,角弓反張成,脈弦緊。組方六味藥:附子膽南星,防羌白芷天麻從。為末熱酒調,內服並外敷。角弓反張牙關閉,童便熱酒調服下。證見昏死腹尚溫,連進兩劑可無虞。附子與南星,生用力量強,有毒之品勿過量。

方藥組成:膽南星,防風,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第七首是小活絡丹。

小活絡丹,是驗方,風寒濕痹可煎嚐。肢體脈攣縮,關節不利痛不定。腰沉重,腿灌鉛,動不靈。組方六味藥:川烏與草烏,地龍南星與乳沒。為末酒麵糊,丸如梧子大。

空心日午冷酒下,或用荊芥茶。祛風除濕化痰涎,活血通絡止痛驗。本方藥力峻,隻宜體壯實;陰虛有熱及孕婦,勿煎嚐。

方藥組成:川烏,草烏,天南星,乳香,沒藥,地龍。”念到這裏,整理一下稿子。

李誌群說道:“嫂子治風治得多了,難免為風所傷,風傷易渴。來,我給嫂子倒上一杯!”說著倒了一杯啤酒給玉平。

王英麗哼一聲,說道:“平嫂你看,還是你這個兄弟待你親!”

牛誌平說道:“誌群老弟從來即知心疼人!”

王英麗說道:“如此說來,俺家誌群是個不錯的男人了!”

我接話說道:“群哥並嫂子,一對好夫妻,著實讓我羨慕,羨慕得很了,以至於眼紅!”

王鐵義說道:“在座幾家當中,哪一家不是恩愛鴛鴦?盡是美滿幸福了的!”

李玉平說道:“難道繼紅嫂子對你還不好?”

王鐵義說道:“沒有在座的幾位內當家好!”

李玉平說道:“虧義哥你說得出口!我聽別人講,繼紅嫂子每天早上,總要給你做幾個荷包蛋,你很是享福了的。不知可否有這檔子事情?”

王鐵義笑了一下,說道:“荷包蛋又非啥子好東西!”

李玉平說道:“義哥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改天見到繼紅嫂子,俺就說你說的,不稀罕吃那荷包蛋,讓嫂子以後莫再費事,莫要做了荷包蛋給你吃了!”

馮秀靜接話說道:“沒想到繼紅弟妹一番苦心,鐵義兄弟卻是不領情,真是拿了好心當做驢肝肺,白讓鐵義吃了!”

王鐵義見到多人鬥他一個,無奈擺手說道:“好了,好了,俺且不與你等鬥嘴了。該念稿的念稿,俺喝酒就是!”說著端起啤酒喝上一口。

李玉平亦不再理論,自顧念了起來:“下麵是治燥類。第一首是玉液湯。

玉液湯,《溫病條辯》方。什麼用?元氣不足津不布,腎虛胃燥消渴病。證見口渴頻頻飲,小便頻頻多;困倦氣短身無力,脈虛細而弱。方藥有七味:山藥黃芪共為君;臣藥知粉鑲;內金葛根五味子,為佐力可當。水煎湯而服,益氣又生津,潤燥止渴效甚殊。小便頻,加入野台參;藥湯下,渴見止,小便仍數者,山萸肉可入。證屬實熱型,本方不宜服,禁忌食甜物。

方藥組成:生山藥,生黃芪,天花粉,生雞內金,知母,葛根,五味子。

第二首是增液湯。

增液湯,《溫病條辯》方,陽明溫病可煎嚐。證見大便秘結難以下,下後數日又不通。組方三味藥:君玄參,用量洪;麥地共為臣。水煎湯而服,若口幹,飲令盡,增水行舟便得通。若不便,再作服。陽明實熱致便秘,方不宜。

津枯燥結甚,本方難勝任。陰虛火旺致牙痛,方加膝丹蜂房用。胃陰不足口唇燥,舌光絳,沙竹石斛鑲。

方藥組成:玄參,麥冬,生地。

第三首是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重樓玉鑰》方。治白喉,可煎嚐。緣由素體陰虛內熱蘊,複感疫毒傷。證見喉間起白如腐不易去,咽喉腫又痛;如若音啞又氣急,多屬危候證。初起發熱或不熱,鼻幹唇燥咳不咳,呼吸有聲喘非喘。組方八味藥:君藥有四種:丹皮玄參地麥冬;貝母白芍為臣傭;薄荷為佐藥;一味炙草作了使。水煎湯而服,養陰清肺效甚殊。

初起表證著,金銀桑葉入;熱毒重,翹芩用。

方藥組成:生地,麥冬,丹皮,炒白芍,玄參,薄荷,生甘草,貝母。

第四首是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治肺痿,乃主方。用於肺胃陰虛火上炎,氣機上逆致諸證。一為肺陰之不足:咳逆上氣痰不爽,或咳涎沫口咽燥,手心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一為胃陰之不足:氣逆嘔吐口渴咽又幹,舌紅少苔脈虛數。組方六味藥:君麥冬;臣半夏;參米草棗為佐使。湯成溫而服,晝三夜乃一。滋養肺與胃,和中又降逆。證屬虛寒為禁忌。方中去粳米,另加山藥白芍丹桃鑲,名曰加減麥門冬湯,婦女倒經飲之康。

方藥組成: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

第五首是桑杏湯。

桑杏湯,醫溫燥,屬輕證,是良方。證見熱不甚,咳無痰,右脈數大咽燥幹。組方七味藥:象貝與梔豉,沙參和梨皮。

水煎煮,湯成頻服之,重證再作服,清宣涼潤燥能除。輕證勿重用,煎煮莫長久。

方藥組成:桑葉,杏仁,豆豉,沙參,梨皮,梔子,象貝。

第六首是杏蘇散。

杏蘇散,療涼燥,代表方。證見頭微痛,惡寒無汗嗽稀痰,鼻塞苔白脈象弦。方藥十一味:夏陳前,枳桔薑棗草苓兼。

水煎煮,輕宣溫潤化痰涎。惡寒重,蔥白豆豉可同用;頭痛甚,防風與川芎;素有痰飲嗽痰多,重用陳夏苓,紫菀亦可用。

方藥組成:蘇葉,杏仁,桔梗,枳殼,前胡,半夏,大棗,甘草,生薑,茯苓,陳皮。

第七首是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湯,燥傷肺與胃,津液虧損可煎嚐。證見咽幹口又燥,幹咳少量痰。組方七味藥:沙參麥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鑲。清養肺與胃,生津潤燥是妙方。證兼久熱與久咳,煎加地骨皮。

方藥組成:沙參,麥冬,玉竹,生甘草,桑葉,生扁豆,天花粉。行了,全部念完!”說著遞了稿子過來。

我接了,放在一邊,說道:“來,嫂子,我給您倒上一杯,您又是治風,又是治燥,須得多喝一些,潤上一潤!”說著倒了一杯啤酒給李玉平。

李玉平接了,道聲“謝了”,自顧喝起來。

黃軍說道:“想不到老弟熏了一個晚上,亦成了中醫專家了,說話一股子中藥味兒!”

我說道:“此所謂近朱者赤嘛!各位都是中醫專家,身上沾滿中藥味兒,我又怎能不沾上一點藥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