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章,北洋軍的底氣(1 / 2)

王梁的軍事情報局,現在已經修改為國家安全情報局,由栗雲龍的軍事委員會直屬,這是一個秘密的特殊的機構,其效應實在是太大了,他們的活動範圍之大,內容之豐富,絕無僅有。這不,派遣人手在西安的清廷諸位大臣的家門縫隙裏塞上勸告的文件,在街道上廣為傳播奉天會議的精神,中華共和國的要求主張什麼的,甚至直接跑到了清朝地方大員的家裏,滲透和監視,都是其拿手好戲。

情報局的人手到底有多少?就是王梁先生也未必知道,因為,組織內的固然可以確定,可是,以單線的聯係,進行潛伏和工作的外圍人員,實在是太多了。

人心思變,人心思改,中國新軍對沙俄,對朝鮮,對日本,在台灣的輝煌戰功,已經讓全中國民眾徹底地心服口服,都將中國的希望,放到了他們的身上,其實,很多人一聽說是為中國新軍服務的,就心甘情願,哪怕是舍出了身家性命,也覺得值。這就是當時的國內最大形勢。

無數的間諜潛伏網絡,以現代化的秘密組織方式,絕對是高手,已經遠不是清朝皇帝玩的小把戲可以比擬的了。

栗雲龍等人,之所以敢於輕率地宣布建立新的國家,就在於秘密組織人員的貢獻,他們在幾年的時間裏,已經將清廷的重要機構都滲透了差不多,或者以金錢收買,或者以人情關係,或者以秘密方式,都掌握了其內部的情報,好象翻看了清廷的底牌,再打牌絕對不會輸一樣,栗雲龍洞悉了全部的清廷內部事務。

清廷雖然還維持著表麵的強大,也因為坦克軍團的出現,沒有了向列強簽定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也就沒有將自己的威信象小雞的內褲一樣隨便亂拋,所以,還有一定的政治基礎,。特別是在邊疆地區。甚至還比較穩固。清廷在幾年之間,極大地加強了軍事,積極布置,充實人力物力,比起六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隻是表麵現象,因為在這一實力加強的過程中,清廷也出現了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說白了,就是軍事大權,加快了向地方管理手中集中的過程,地方新軍的訓練,越來越多,已經有了尾大不掉的顧慮。麵對中國新軍的崛起,滿清權貴惶恐不安,但是,繼續勾心鬥角。在軍機處,幾個大臣們就為了爭取首席軍機的位置,而發生了激烈的矛盾。

雖然說清廷的實力有所進步發展,可是,比起中國新軍來說,簡直就是倒退了。在軍事上,清軍雖然號稱百萬,可是,裝備都維持在步槍的層次上,就是最先進的北洋新軍袁世凱部,也隻有五十多挺機槍,清軍,沒有任何的坦克飛機等現代武器,還有很多士兵,還用以前的前膛裝火槍,簡直是滑稽可笑。

因為八月二十三日,清庭公開宣稱,栗雲龍等中國新軍領袖,非法組建中華共和國政府,是分裂國家的陰謀叛亂,要以嚴厲的方式加以鎮壓,隨即調遣軍隊,備戰,中國新軍就在二十五日,正式宣布,要進兵關內,武力討清。

是時,中國軍隊已經將軍隊多次充實編組,輪換休整,將武器彈藥等加以充實和訓練,形成足夠的戰鬥力。

在日本東京,中國新軍減少了駐軍,隻保留了馬鴻溪的一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受軍委會直轄的一個航空大隊,一個炮兵部隊,一個坦克旅。在朝鮮半島上,則將全部的力量都調遣回來,盡管往台灣方麵也調集了一些軍隊,可是,又將台灣軍四個旅團抽到了滿洲,編製進各軍,勢力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事實上,對駐軍的調遣,是栗雲龍的謹慎之招,因為馬鴻溪為舊清軍軍官出身,部下軍官也多舊人,惟恐其對戰事不利,將之遠調日本,還有曹福田,有著農民式的忠誠老實,愛國愛君不分家的思想,栗雲龍就將之調到九州。

因此,駐紮在遼寧一帶的中國新軍主力,數量也得到了空前的規模。

第一軍段大鵬部隊,一個步兵師團,兩萬五千人,一個騎兵旅,四千,一個坦克師團,三百輛坦克,兩千人,一個航空兵作戰師團,一百五十架飛機,包括地勤人員,兩千人。還有軍部的指揮所附屬人員,以及一個衛隊團,一個工兵團,一個補充團,又是七千人。總數已經達到了四萬。

炮兵部隊歸於步兵建製,同時,一個軍還專門搞了一個重炮部隊,約三十門重炮,兩千人。

每一個軍的實力,完全相當。

第二軍孫武,第三軍徐竹,第四軍龍飛,第五軍榮美爾,這是基本的二十一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