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隊的反攻部隊,是著名的近衛部隊,“新一師團”。
近衛師團已經在朝鮮戰場上,兩次遭到了嚴重的打擊了,最後被殲滅,而日本的近衛部隊有三支,除了近衛師團外,還有兩個旅團,現在,都擴充為為師團,一個布置在東京,川崎,千葉等沿海地帶,一個作為機動,以這樣薄弱的兵力防守東京地區,也是無可奈何的的,好在海道上有水雷陣嚴陣以待。基本可以保證安全。
近衛新一師團,以日本老兵為基礎,補給給新人,武器裝備還是不錯的。人數在一萬六千餘人左右,加上其他的輔助部隊,總數接近兩萬。在竣河灣中國軍隊出現以後,日本陸軍省馬上就得到了彙報,趕緊派遣部隊來堵塞這個巨大的漏洞。
因為事情過於危險,日本軍隊可以說是傾注了全力,就連日本的陸相都親自趕來,擔任軍事顧問。天皇將自己身邊的侍從武官,統統派遣到了這支軍隊上,並將自己的佩劍贈送出出征的日本新一師團的師團長,新近提拔的陸軍中將左兵衛,“這是最後的戰鬥。”
左兵衛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哀怨之日兵,戰鬥力驚人,讓作為先頭的中國聯軍中的日本新軍,損失了上百人,卻不能前進一步。
孫武軍和榮美爾軍的主力,則一方麵大肆蠶食日本的名古屋軍團的人員和物資,一方麵采集船隻渡河,耽誤了不少的時日。
西來的陸軍偏師,由一個騎兵連,一個工兵連,一個衛生排,一個步兵營構成,人數隻有八百人,是標準的中國軍,還有一個朝鮮的步兵連,一個日本新軍的連,總數在一千一百多人。
本來隻是偵察和警戒的作用,可是,作為指揮官的中國軍副團長竇飛卻步這麼看,在俘獲並解散了數千日本戰俘以後,隻吸收一部分日本戰俘作為勞動力,背著槍支彈藥,或者從當地的日本百姓那裏借來東西,如船,馬車等。還擔任向導。
竇飛的意思,既然這裏不需要警戒,日本軍隊已經崩潰,他們的任務就可以適當修改,在請示無法得到回應的情況下,他們自作主張,決定從北麵迂回包抄日軍。
中國步兵營長田凡則向竇團長建議,他們可以繞道而行,避實擊虛,直接進攻日軍防禦空虛甚至沒有布防的地區,“我們也許可以進攻東京!”
“你說什麼?”竇團長驚問。
其實,在竇團長的心裏,何嚐沒有這樣的狂熱?哪一個中國軍隊不希望自己的軍隊是進入日本東京城的第一支軍隊?誰不希望是拿下敵國京城的功臣?這可是千秋之功啊。
“團長,我們直接進攻東京,從北麵繞過去!”小胡子的田凡今年才二十五歲,可是,已經是久經考驗的老兵了,膽大心細。
在團部的軍事地圖上,兩人集合了幾個軍官,小心翼翼地標記著他們已經走過的道路村鎮,計算著到達東京的距離,詢問著日本戰俘關於這一帶的路程,地形,沮喪的,渾身顫栗的日本戰俘得到了一杯熱茶,頓時感激萬分:“太君,這裏是可以的。”
盤問了幾十名日本戰俘,還盤問了百姓,基本上熟悉了沿途的情況,竇團長果斷地帶領聯軍,向東挺進,在七月十五日,襲擊了一百六十裏外的甲府城,隻有幾百名警戒士兵的甲府,頓時驚慌失措,門戶洞開,被中國聯軍搶入。
按說,襲擊和長途跋涉,最好的方法是偃旗息鼓,悄悄地幹活兒,但是,竇飛和田凡不這樣認為,反而是大張旗鼓,到處張揚,其目的在於擴大省委,造成恐嚇的效果。
在日本軍隊主力大量被殲滅以後,即使在這一帶,遭遇敵人強大部隊反擊甚至被包圍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竇飛的意思,也許恐嚇比實際的戰鬥來得更加有效。
他的估計不錯,甲府城裏的日本軍民,四散奔逃,將中國軍隊出現的恐怖消息,迅速傳播開來。而中國軍隊在甲府取得了豐富的物資保障以後,踏著日本人逃跑的路線,向前挺進。
“這就是打草驚蛇戰術!”
從這裏出發,竇團部隊向東北一帶進軍,繞道而行,在七月十九日,到達浦和城的西邊,然後,順著河岸,向東京挺進。這天的下午四時,已經看見了東京城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