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的機槍,在低矮的工事裏伸出來,前麵被修正的開闊地上,日本人的官兵暴露無遺,機槍的火力,不停地旋轉著,橫掃著,在夜間,那鮮紅的火焰令人發指。
日軍白天黑夜地攻擊,一波又一波。
中國軍隊在白天,呼喚空軍援助,將日軍步兵浪潮炸得七零八落,往往還沒有衝出幾百米,就被迫調整隊形。稀疏的隊伍,已經不能進行飽和狀態的攻擊了。
這一回戰役,中國軍隊見識了日本人很獨到的軍事見解,飽和攻擊。肉彈攻擊。日軍試圖以密集的人群潮水般的人海攻擊,來占領中國軍隊密集火力之間的空隙,從而為部隊的突擊創造微弱的可能。
因此,那進攻的波浪,令人震驚。
日軍在第一次使用的是小規模攻擊,隨後就采用了這種大攻擊法。在曆史上的日俄戰爭時代,乃木大將就用這種方法,屢屢衝擊旅順城外的203高地,以及周邊的其他高地,結果,創造了死傷五萬九千人的苦勝奇跡。
因為決死的精神和落後的武器,促成了日本人在近代化的軍隊麵前,使用了冷兵器時代和單發射擊的火槍時代的戰法。
一層層的屍體,驗證著這個教條的滯後性和殘酷性。
血水,在稻田裏蕩漾著,腥風,充斥著四周數平方公裏的空氣中,讓那些悠閑的中國官兵,感到了揮之不去的苦惱。
夜間,日軍的攻擊更凶猛,迫使中國軍隊不得不使用燃燒彈,將那些日軍的屍體燃燒以求燈火。
人體的燃燒,在燃燒彈和汽油等的作用下,非常猛烈,可是,那種特有的脂肪,讓空間裏充滿了濃鬱的惡臭味,雙方的士兵被嗆得許多失去了戰鬥力!
中國新軍的坦克,在堡壘間徘徊,不時地出擊,向日軍主動攻擊,以遏製日軍拚命的勢頭。
中國的飛機,更是頻頻在天空裏閃過,將無盡的死亡向日軍的頭上播撒。
日軍在後國行之中將的帶領下,死死地咬住中國軍隊,決不鬆口,而中國軍隊的堡壘地帶雖然被包圍,卻以一個環行的巨大工事群,成為日軍不可逾越的鴻溝。
後國中將的臉上,已經由憤怒到了暴怒,最後是瘋狂,當那一群群的日本官兵在火光裏走向毀滅的時候,他一麵咬牙切齒,一麵冷笑。
“繼續攻擊!”連看都不看,他就下令新的行動。
日軍在兩天之內,就損失了兩萬餘人,最正麵的地方,屍體堆得一米高,日軍的衝鋒隊再也不能夠奔跑,隻能勉強彎曲著腰向前爬。
後國中將也不是傻瓜,可是,卻不能不做困獸之鬥,因為,第三第四師團還好些,日本人還有步槍,而預備師團雖然有十萬,卻隻分配了八千支步槍,兩萬馬刀,其實的武器,都是他們自己從家裏帶出來的棍棒!
日本軍隊也有七十多輛坦克,可是,居然缺乏人員來開!當這些坦克笨拙地爬到了中國陣地前設置的障礙物前時,立刻就遭到了中國空軍的轟炸,燃燒彈連丟數枚,就能將一輛日本坦克燒成大火團。而中國軍隊的坦克穿甲彈,幾乎一炮就能滅了一輛日式坦克。
防禦性的戰鬥,變成了對日本軍人和準軍人的單方麵屠殺,難怪那些中國官兵在堡壘裏有些悠閑,還能將過剩的精力,都傾注到日本女人那豐滿臃腫的身體裏。
在這時,中國孫武軍的第一個師團,孫武屬下自己親率的師團,加上一些附屬的炮兵,坦克,空軍部隊,約三萬五千人,從這個戰場的西麵出發,橫搗過來。
孫武部隊的坦克部隊為先鋒,百十輛坦克絕對不是可以忽視的。配備了一個營的步兵---步兵都守候在坦克的炮搭周圍,同時前進。還有騎兵的引導,天上飛機的掩護,這成為一個巨大的拳頭,朝著日軍打擊過來。隨後,孫武軍的騎兵部隊主力,約一個團,兩千五百餘人,狂飆一樣席卷而來,既然偵察得知日軍的裝備極其落後,就適合騎兵的衝殺。孫武對這一點兒的運用,後來得到了上至栗雲龍,下至於每一個士兵的讚揚。
就這樣,在中國堡壘群前受到重創,失去了精銳鬥誌的日本軍隊,忽然遭到了西麵中國生力軍的突然襲擊,頓時敗下陣來。孫武軍馬不停蹄,坦克突擊,迅速衝進日軍陣中,將之蹂躪,橫掃。日軍大敗而逃。
中國軍隊全麵出擊,追逐日軍,連追五天,最遠二百餘裏,將日軍的二十萬大軍,殺得鬼哭狼嚎。流血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