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清朝廷,一以為大喜,一以為大憂,真是悲傷和喜悅交加,難以想象。從國家角度講,自然是大喜事兒,清國的宿敵被打斷了脊梁筋骨,已經覆沒在望,怎麼不高興?可是,換一句話來講,中國新軍已經失去了任何的阻擋,沒有了任何敵人,那麼,它下一步的目標又能是誰?
清廷很尷尬地發現,日本其實就是清廷能夠長期存在的援助,有此大患,則牽扯新軍的注意力,無此大患,則清廷將危險至極!清廷和日本之間,已經形成了唇齒相依的關係!
這是一個死結。
所以,在開始的大喜之中,清廷慷慨激昂地宣布,大清帝國正式對日宣戰!
做出宣戰決定,是清廷蓄謀已久的,一旦中國新軍大勝,特別是日本艦隊被殲滅,清廷失去了直接的海上威脅,就可以明確表態了。這樣做,一是解恨,要痛打日本落水狗,彰顯清廷的政治威望,二來是投機,向栗雲龍示好。
當然,這個宣戰,是由清廷自己在朝堂上來完成的,然後,還裝模作樣地通知了袁世凱,要他代表清廷,正式向列國公使宣布。
清廷為了振奮精神,弘揚皇帝的威望,還向全國做了內容冗長的詔告書,其實就是自吹自擂,多麼多麼好,多麼多麼以全國人民的利益為重,忍辱負重,委曲求全,才容忍了日本倭瓜這麼久,解釋自己很不容易`,不是畏懼日本,小日本有什麼好畏懼的呢?皇恩浩蕩,以民為本,天子仁義之心,昭昭日月!
清廷很知趣,很機靈地利用了這個形勢,把握拿捏得很到位,表現了一個腐朽政權的政治技巧非常成熟老到。
接著,清廷還宣布,正式加封中國新軍的栗雲龍軍團長為大清帝國的鎮日親王。加封趙陽剛為掃日親王,加封歐陽風為滅日親王。政治頒布嘉獎令,任命書。各種榮譽勳章證件等等。
皇帝還親自給栗雲龍打了電話,表彰他為大清帝國百姓的安寧,國家的安泰做出的巨大貢獻,邀請他到西安來。君臣共商國事,共敘家常裏短。
西太後也親自打電話,以一個和藹的老年人的身份,向栗雲龍表示,他做得很好,很好,太後本人很欣慰。
這一幕,是非常罕見的,表現了清廷十足的友善態度,讓栗雲龍都懷疑這是不是做夢啊。
還有,清廷加封中國新軍三巨頭,同時封為親王,恐怕也是清帝國曆史上所罕見的。親王,意味著是皇帝以下最尊貴的權利者,充滿了榮華富貴的意味,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當時的清廷中,能夠有親王待遇,榮譽的,寥寥無幾。
清廷在政治技術上,做得可謂是滴水不漏,圓滿成功。
但是,栗雲龍在高興之餘,也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清庭為什麼這樣大力地示好呢?僅僅是畏懼中國新軍的威力嗎?不盡然。可是,一時還沒有想透,就詢問政委,政委十分清醒:“老栗啊,這樣的話,好象我們是在清廷的帶領下打仗的,這所有的功勳,在百姓的心裏邊,都記在了清廷的帳上啦。”
“啊?這麼狠?”
“不錯,政治就是玩心眼兒,要搞政治的人,沒有觀音千手也要有心眼百孔,腦筋不夠聰明的千萬不要碰官場,政治圈子,那簡直是白癡,以羊入虎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這就是清廷政治的潛規則。”
“可是,以後我們的新中國,就不能這樣亂七八糟地搞,哦,政委,你覺得,怎樣應付清廷的偷天換日,對我們戰績和威望的蠶食鯨吞?”
“沒辦法,何必和他們一般見識呢?隻要他們表示友好,我們還求之不得呢,現在必須忍耐,還要更加積極,畢竟,日本這個大災星還沒有連根拔起,和清廷的關係,就應該保持友好,即使是暫時地相安無事,也很重要。”
“那,我們怎麼做?”
“將朝鮮戰場上繳獲的日本將軍們的指揮刀,給清廷多弄幾把,還要把日本人的破坦克,給清廷奉獻幾輛,讓他們見識見識,至於飛機,也可以貢獻幾架,”
“知道了!”
心有靈犀一點通,栗雲龍馬上就宣布,要將對日戰爭以來所有繳獲的珍貴物品,次第向清朝廷中央轉交,出於對朝廷安全的關心,他將在一個月之內,派遣部隊將十輛坦克,十架飛機,一批日本使用的德國造步槍,運送到西安,作為清廷禁衛隊的武器。還要將日本元帥兒玉源太郎和黑木的指揮刀,奉送朝廷,至於繳獲的日本多麵軍旗,也要護送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