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不相信眼淚,戰爭與道德很少關聯,誰勝利了誰就是老大,要是伊拉克人能夠打敗了美國,說不定被絞死的就是美洲北部大國的領導人了,盡管他們在民主管理方麵確實還有些可圈可點的地方。

中國軍隊並不知道對麵的敵人是哪一部分的。電影上很搞笑的,張口就問對麵是哪一部分的解放戰爭的片子,自然滑稽得很。隻要是敵人,打就是了。

一放毒氣,日軍的大部分就迅速崩潰了,隻見一大片一大片的日軍迅速滾倒在地上,裝起了死狗,而更多的嗅到了毒氣味道的日軍,則又是流淚又是咳嗽,有的眼睛看不清楚了,有的神智出現了模糊,有得則幹脆發了狂。抄著槍不管誰就打。亂作一團。

日軍的反擊大隊被迫撤離,方國維營長帶領的殘部很僥幸地沒有被殲滅。

事實上,在朝鮮戰場,日本的部隊,不管能夠有多大的規模和多強的戰鬥力,都沒有取得殲滅中國軍隊一個營的記錄。

裝備,戰術,思想意識,中國軍隊的整體配合默契,在綜合的戰鬥力上,中國新軍勝日軍遠矣。就如同朝鮮戰場的而十世紀五十年代版,那時,一個美國隨便的團隊,都能在數萬中國軍隊的圍攻中安然突出。中國軍隊那樣高明的戰術和精湛的經驗,攻擊力,都無法奈何美軍。

日軍的防線,第二道,又被稱為黑木防線,是黑木元帥親自觀察和確定的,因為漢城方麵兵力的增援和其他部隊的增援,第一道防線東麵鬆散的日軍部隊的撤退積聚,日軍的勢力明顯增強了,僅僅在這一條戰線上,日軍就有二十萬人。

日軍拚命抵抗,想要守住戰線,為東線的部隊消滅中國北線突擊兵團爭取時間。

在漢城,兒玉大元帥和黑木元帥,都憂心忡忡。中國軍隊突然打出的組合拳,把他們弄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三天以後,他們才鬧明白,中國軍隊不是進攻不一致,不協調,導致北線冒進,而是那裏要來一個透心涼地突破,然後繞道在背後攻擊他們!

有這樣的戰術嗎?早冷兵器時代是經常性的,可是,在大規模的陣地戰和步兵戰,在坦克和飛機出現以後,還能這樣做?兩位帝國元帥都覺得匪異所思。

黑木防線,日本第一軍,第二軍的部分兵力,加上大本營新近增援上來的兩個師團,實力是非常雄厚的,所以,堅持一個月,在黑木元帥的眼裏,也是可以做到的。

黑木防線距離漢城隻有三百多裏,一旦被擊破,則日軍的後麵,沒有堅固的防線和堡壘可以防禦,剩下的事情,就是挺起胸膛,在漢城一帶和中國軍隊死戰了。

在黑木防線上,中國軍隊的進攻果然非常困難。

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配合下,在巧妙設置的炮兵的打擊下,以密集的機槍火力,阻止了中國軍隊的前進。進攻的第一天,中國軍隊損失了八百餘人,卻沒有震撼日軍陣地的絲毫。

第二天,中國軍隊又損失了五百餘人,仍然沒有突破日軍的任何一段。

張德成師團,段大鵬師團,都是百戰的老兵,經驗豐富,技能出色,戰術熟練,對待這樣的戰鬥,自然非常憤怒。

日軍和中國軍隊反複拉鋸戰,自然也有很多的損失,第一天日軍就在陣地上留下了秘密的上千屍體,第二天,則有同樣數目的屍體橫在荒野上。

第三天,中國軍隊依然沒有突破防線,實行了三次總攻擊的中國軍隊,損失慘重,兩千五百餘人,幾近一個團的部隊,全部擱到了陣地上。

戰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孫武軍,段大鵬軍的一個師團,共計四個師團十三萬以上的兵力,居然突破不了敵人的防線,固然是有缺乏坦克掩護的原因,可是,日軍的瘋狂反擊,也重要原因。

在黑木元帥的強烈指令下,日軍往往在炮火進行密集的轟擊以後,就以步兵出擊,和中國軍隊血戰,日軍的步槍雖然力量不足,可是,士兵的精確射擊能力很強,平均三個士兵中就有一個特等射手的精銳程度,讓中國軍隊很多人,還沒有接觸到日軍,就莫名其妙地犧牲了。

日軍的機槍數量在英國和德國的支持下,得到了巨大的增加,僅僅在這一帶,日軍就有三千多挺機槍,爆發出一條條火舌,將中國軍隊封鎖在前進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