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持續到了九月二十一號,中國軍隊的戰略進攻準備徹底完成。這其中,有兩大方麵,一是對日本軍事布置的偵察判斷,二是自己一方各種情況的考慮。
通過間諜部門的艱苦努力,特別是那個佐藤次郎的工作,此人已經成功地在日軍中擔任了日軍大本營參謀的職位,三井家的勢力足夠強大。通過地麵小分隊,例如徐州平隊長那一類的敢死隊,空中偵察等,中國軍隊確信,日本的戰略布置已經穩定。
在此基礎上,中國軍隊的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軍團總部,都進行了反複判斷,最終敲定了修改了無數遍的方案。雖然進行閃電戰的方針沒有變化,可是,隨著日軍布置的不同,具體執行的路線,重點,時間,次序等,都有了詳細地調整。
戰役開始以後,中國軍隊執行的方案被稱為“梟龍計劃”,全軍盡出,以所有的坦克部隊在空軍的配合下,在北線地段出擊,沿著太白山南麓以南一百裏的崎嶇地,以朝鮮人自然形成的道路,向前突擊,在前進了四百公裏以後,側擊漢城東北的忠州,然後繞道而行,直撲清川城以南以東,將日軍的大部分,都斷截在漢城周圍地區,這是第一階段。
中國軍隊擁有一千九百多輛坦克,與日軍相當,合為一個坦克軍,三個坦克師團,在一個騎兵旅和兩個步兵旅團的配合下,作為第一攻擊部隊,他們被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打破日軍薄弱的北麵防線,長驅直入,而第二集團軍的其他部隊,總三個師團,隻留下一個師團防禦在原陣地上,其他兩個師團,都將尾隨第一攻擊部隊前進,他們將攜帶炮兵部隊,加強後續的火力,自然,在物資的供應上,也應該有大量部隊來做。
歐陽風參謀長,親自上陣,擔任北線攻擊集團的指揮官,帶領七萬步騎兵,一萬運輸部隊,一個炮兵野戰師團,數個高射炮兵團,總計十二萬人,成為中國軍隊從北麵揮舞而出的拳頭,或者說是鐮刀,這柄鐮刀,將迅猛地揮出,斫入日軍的陣營,然後,在忠州和清川一帶,兜住日軍主力,再狠狠地收割,將漢城一帶日軍的重兵集團,連根拔起,徹底割滅。
這種構思,不算是什麼很新奇的東西,甚至有些無恥,因為,它幾乎是照搬了德國人在二戰初期的西進行動。鐮刀圖計劃。
為了擊敗英國和法國,繞過馬奇諾防線,德國法西斯高層想了很多辦法,然而天不遂人願,一架德國飛機在雪雨迷蒙的飛行途中失去了方向,結果降落到了比利時境內,成為盟軍的俘虜,乘坐飛機的德國總部高級參謀軍官不得不將隨身攜帶的德國西進戰略計劃拱手交上,於是,德國原有的進攻計劃曝光,這才啟動了新的曼因斯坦元帥製定的計劃,在實踐中,德軍主力繞道,突破了崎嶇不平的阿登森林地區,從此一瀉千裏,橫掃荷爛,比利時,兜回馬奇諾防線的背後,狠狠地捅進了法國人的軟腹部,一個月後,德國裝甲師團的鋼鐵洪流就滾滾而來,充斥了法國首都巴黎的大街小巷。
製定這樣一個龐大的,嶄新的進攻計劃,如果真的傳到了日本人和現在的德國人,英國人耳朵裏,他們一定不敢相信,以巨大消耗,需要及時燃料和物資補充的坦克部隊,怎麼能夠驅趕數百公裏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呢?這時候的絕大多數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就連許多中國坦克部隊的軍官,都沒有意識到,一種嶄新的大戰略方式已經形成了。
中國軍隊發現,朝鮮太白山脈的南部,地形和阿登一帶差不多,總體而言,因為可以有南偏的平原地帶的腹地,坦克部隊的可選擇和機動性增大了。在突破的道路上,沒有多大困難。而且,日軍肯定對這一帶的防禦缺乏足夠的概念。
為了支持坦克部隊,一萬名運輸部隊裏,擁有了一千多輛汽車。裝運的全部是已經煉成的柴油,汽油等,少數的也有坦克的零部件,這幾乎是奉天兵工廠能夠生產出來的絕大多數了。
作為掩護的飛機,中國軍隊將出動一千架戰機,由空軍第二支隊司令員霍元少將親自指揮,在張若文司令員統領的海參崴空軍裏,又抽調出來一批技術成熟的飛行員,駕駛一百八十架戰機,加入了朝鮮戰場。作為軍團部一帶的突擊防禦力量。
炮兵部隊方麵,一千五百門大炮在牛馬騾的拖運下,尾隨坦克部隊前進,要是沒有足夠的重火力,這些部隊很難難徹底擊垮日軍。最起碼在返回收割漢城地帶的日軍重兵時,這裏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