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章,大雪滿弓刀(1 / 2)

王昆副旅長戰後被降職使用,田曉參謀長記大過處分,兩位團長則因為先後戰死,被免於追究責任,但是在戰後的總結報告文件裏,還是遭到了嚴厲的批評,此戰因為是在紮維京斯克城的東北部為主要決戰場所,所以,又簡稱為城東戰役,或者是紮城東戰役,以區別於城西漢可團的戰鬥。

不管怎樣怎樣說,兩支中國新軍主力部隊,都沒有將戰鬥力發揮出得恰到好處。尤其是唐銳旅,兩支部隊都遭到敵人的伏擊,損失慘重的情況,在新軍的進攻戰曆史上,前所未有。事後,疏於偵察的戰鬥急先鋒唐銳旅長有幸被栗雲龍親自召見,劈頭蓋腦地賞識了一頓現代國罵,要不是他在後期的戰鬥中表現尚可,按照栗雲龍的話,應該槍斃木頭腦袋殼子。

俄軍在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基本上摧毀了中國新軍兩個團的主戰能力,突擊能力,然後,以步兵和騎兵的混成部隊,在四麵抄擊,以期徹底殲滅他們。中國新軍在不利的情境界下頑強拚搏,炮彈不顧青紅皂白的打擊一過,他們就喘息過來,恢複了戰鬥姿態,雖然身邊戰友的屍體殘缺不全,血流恐怖,也沒有使他們意誌動搖。

一旦轉入步兵接觸戰,俄軍的裝備使低劣就暴露無遺,步槍的單發射擊怎麼也不是衝鋒槍的群發效應好,這已經為太平洋戰爭史所證明,也為現代手機用戶們深深困惑,那些群發的垃圾信息的騷擾威力足以摧毀一個心理健康者的根本耐心。

如果以普通步槍作戰,則太平洋戰爭必然改寫,美國鬼子對日本鬼子的單兵素質,差了不止幾個級別。日本人是核潛艇基洛級的話,美國人頂多是U型。

以射擊的速度來計算,一個手持衝鋒槍的中國新軍士兵可以對付三名到六名俄國人,對付日本人也同樣。如果擴大到集團作戰的話,倍增效應將使其差距進一步翻番。

俄軍失策地以為中國新軍已經崩潰,混亂不堪,自己的步兵可以出手痛擊,報仇雪恨了,不料卻因此陷入了困境,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許多俄國軍官騎著戰馬,大聲地喝斥著士兵衝鋒,俄軍士兵的士氣也罕見地高昂,從四麵八方向中國軍隊進攻。槍聲陣陣,人影摩肩接踵,幾成銅牆鐵壁合圍。

“報仇啊!殺出一條血路!”

“狠狠地打!”

被俄軍的炮轟打亂了隊伍,兩名團長的陣亡又使大多數官兵失去了統一指揮,他們隻能以小單位自發地投入戰鬥。逐漸在組合反擊中聯合起來戰鬥,規模也愈來愈大。

步兵的戰鬥很激烈,俄軍遭到了猛烈的彈雨遮掩,死傷非常重大,遠望去,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俄軍潮水一樣衝起,又潮水一樣敗落,在中國軍隊堅守的“海灘”上留下了大片大片的屍體。逐漸恢複到連級作戰規模的中國新軍開始找回感覺,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將俄軍逼退。同時,也使自己的部隊在二十幾分鍾後,開始全麵聯係。

正在這時,唐銳旅長的部隊到了,在東南的外線對著圍攻的俄軍進行了突然襲擊,很少的幾個偵察兵和警戒部隊瞬間被幹掉,中國軍隊瞪著血紅的眼睛出現在俄國人的後方,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剛剛經曆了失敗的中國新軍官兵個個咬牙切齒,命令一下,就奮不顧身地衝上去,密集的彈雨一下子就把俄國大鼻子打蒙了。

猝然不及防備的俄軍驚慌失措,被一片片掃倒,中國新軍唐銳旅的一千四百人分成左中右三路,鋼刀般地插進了俄軍群中,所有逃跑不及的敵軍都被迅速擊斃,一時間,唐銳軍勢不可擋,在俄軍的包圍圈上隻十幾分就撕出了一個六百多米的大口子。

被包圍的新軍官兵一見有了援助,士氣大振,兩相彙合,精神意誌得到根本改變,他們由被包圍被攻擊的狀態轉為主動進攻。

一名連長向唐銳敘述了剛才失利的原因,唐銳顧不上尋找副旅長和參謀長,以及兩名團長,又官兵互相轉達命令,將全部的打擊矛頭,都轉向了俄軍的炮兵陣地。

中國新軍不懼怕任何一支俄軍的步兵,騎兵,可是,對大炮火力是畏懼的,那才是問題的關鍵,唐銳在這點上頭腦還沒有失去冷靜。

因為兩軍混雜交織在一起,俄軍的炮轟不得不停滯了一會兒,於是,唐銳軍緊緊咬住俄軍的步兵,一麵迅速掃蕩之,大量地屠殺殲滅,一麵直撲敵人的炮兵陣地。

俄軍炮兵陣地距離戰場有兩千米的距離,中間有一條溝,兩道坡,布置有上千的兵力,但在中國新軍的猛烈打擊之下,迅速崩潰,人員死傷超過七成,剩餘的還堅持抵抗,平心而論,俄軍的戰鬥也非常出色,士兵非常勇敢,問題是火力的差距,他們根本不是中國新軍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