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六章 邪惡之夜(2 / 2)

日本人有一個特點,相信科學,但是更相信精神力量,所以,在明治維新運動中崛起的不僅僅是歐洲化的科技,更有本土化,妖魔化,神格化了皇道教,在蔑視人的基本權利,狂妄自大的同時,也向所有的人,包括他們自己,灌輸一種精神勝利法。

日本陸軍第一實力派大山岩元帥雖然對中國新軍的坦克戰傳聞非常相信了,還是認為,那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他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研究的就是破解中國新軍坦克的各種方法,還甭說,他真的就有很多真知灼見,以後,他的學生板垣中將,杉山元大將,小磯國昭大將等就成為日本陸軍頂呱呱的坦克戰理論家和高手,在和中國軍隊長達十年的殊死搏鬥中,多次重創中國小股部隊。

他還沒有認識到衝鋒槍的威力,事實上,武器的任何新改進,都將在軍事戰爭史上修改遊戲的規則,當時,元帥不相信有這麼一種可以連續射擊的單兵新武器,他認為,打死敵人隻要靠猛烈的衝鋒,以刺刀的拚搏和步槍的單發子彈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了。

日本軍隊曾經進行過一項實驗,即機槍和步槍效能的綜合運用。然後得出的結論是,機槍主要是步兵的火力點,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支持,比如說,普通的一挺機槍就需要一個戰鬥班,五人到七人,效率並不高,除非陣地戰打擊敵人集團衝鋒的必要,一般是不合算的。再者,步槍的射程比機槍要遠些。

日軍後勤部門還提出了更加實際的理由來支持元帥的觀點,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國家,如果真的配備速射步槍,則國力難以長期支持。

總之,日本軍隊領導層的漠視,使韓國軍隊在此次新義州城外的偷襲戰中,無論戰術思想,訓練指揮等各方麵都明顯居於上風,還是免不了慘敗的下場。

韓國新義州,當時是一個軍事堡壘性質的小城,對滿清帝國貿易的封閉狀態,使小城的橋梁通道樞紐作用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四圍五裏多的石磚混合牆壁,周圍的甕城,幾個高台觀察所,顯示出韓國人在對滿清帝國臣服二百多年的同時,還有著深深的戒心。

現在,奉命和中國新軍作戰,充當石頭試探中國新軍實力的國境線警備師團西軍一師,就將全部的兵力從腹地區域的江界城,北鎮,宣川等駐地聚集起來,迅速西移,逐漸調遣到了楚山,水安,義州,新義州等沿著鴨綠江一線,各旅團,團營等沿邊駐紮,巡邏江口,警戒江麵,兵力顯然不足的情況下,西境的兩個獨立旅加入了西部軍南師團的戰鬥序列,分別擔任幾個沿江城鎮的防禦工作,而使南線師團可以集中大部分的兵力於新義州,師團長樸正卯帶領他的日本顧問小村秀二中佐就在城中時刻觀察指揮著城外對中國軍隊入侵的阻截戰。

“樸將軍,我不覺得擊敗中國新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小村看著勢如破竹,勢不可擋的韓國騎兵隊,估算著衝破中國新軍薄弱防線的可能性。

“嗯,如果滿洲新軍確實是拿這些人做誘餌的話,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不是,則我們可能要獲得勝利了!”樸正卯心情非常緊張,和大名鼎鼎的中國新軍作戰,他的神經一直高度緊張,甚至已經有了間歇性筋骨抽搐的毛病。說完話,他的嘴角兒就狠狠地抽了一下,非常象趙本山大叔導演的《鄉村愛情》裏的某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