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的中國需要弘揚正義和公平,需要抗拒外來幹涉。因此,人民性應該是第一位的。
主力兵團已經向南移動,冒著連綿不斷的秋風苦雨,慷慨激昂地挺進,自奉天城而遼陽,本溪,迫近了鞍山,因為兵力不足的原因,一度占領了本溪的中國新軍退了出去,使之再次被俄軍所占據。
主力兵團一部轉向東南方,約一個旅的部隊去驅逐到達了摩天嶺一帶,試圖窺探進襲本溪的一部俄軍,那支俄軍是些騎兵部隊,雖然來如如風,迅猛異常,但是,他們的人數較少,白強,孫武,柳大風等負責,絕對不會出大漏洞。而且,部隊的火力也不弱,加上當地民眾的支持,俄軍的騎兵偷襲支隊站不住腳跟,頂多支持幾天,就會敗退的。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兒。
在大規模會戰開始之前,中俄兩國軍隊在兩處地方展開了兩場小規模的戰鬥,一般說來,人們把它合起來,叫做邊緣戰役。
一個是西南邊緣,作為迂回戰術實現的尖刀,龍飛和徐竹縱隊逼近了盤山,居然發現,一隊俄軍已經把那裏占領,其實,按些地方剛剛經過民軍十萬北上的道路上,趁著空虛,一些俄軍騎兵在那裏屯紮下來。
前哨發生了戰鬥,因為不明情況,龍飛縱隊的一個偵察連放棄了前進方向,就地防禦,還向縱隊司令部緊急呼籲增援。俄軍卻不依不饒,將他們包圍起來,要不是陰雨連綿,道路難以想象地糟糕,騎兵部隊的俄軍可能一個急衝鋒就將這個連隊壓垮了。
依靠著起伏的遼西山地很好的條件,這個連隊堅持到了最後,他們瘋狂的機槍讓俄軍初步嚐到了火力的概念,騎兵的速度和子彈的速度簡直不是個層次上的。這個經驗教訓地取得使俄軍付出了三十幾條人命的代價,一個個都是身材魁梧的大漢,鮮血混雜在泥水裏,汙染了淺黃的土地。
一個營的部隊趕了上來,以簡單的兩翼包圍的形勢就使俄軍驚恐不安,他們做了英勇的抵抗,但是,槍林彈雨把他們的最後一點兒驕傲和信心打得無影無蹤。於是,他們借助著飛快的戰馬,絕對正宗的“飛毛腿”,溜之乎也。
龍飛縱隊,也可以說是龍飛軍團順理成章地占領了盤山城,接著,在極端艱苦卓絕的環境裏,立刻就派出了兩個團向著前線攻擊前進。
天上,不時飄灑著雨絲,寒風陣陣,晚秋的東北地區已經不太適合南方人居住了。
剛從南方穿越到這裏的龍飛等老坦克兵的軍官一個個都趕到了大自然的威力,而他們連必要的遮蔽雨水的器具都不足,其實也不必要,反正雨時而下時而停歇,他們奔跑著,行進著,身上的衣服時而濕時而自己也會幹。
沒有人叫苦連天,剛有人露出危難的情緒,就有旁邊人善意地嘲笑他,為了民族而戰,為了保家衛國而戰,誰不努力他就是孬種,為大家所唾棄。
部隊繼續挺進,和俄軍的殘餘部隊做了連續的交鋒。但是,規模都小得很。顯然,俄軍這裏派出的隻是警戒部隊。
經過泥濘裏的摸爬滾打,兩天以後,部隊到達了大窪鎮,在這裏,發生了一場短暫的,卻相當激烈的攻防戰。
鎮子的裏麵,俄國步騎兵五百多人完全占領了,還簡單地構築了防禦工事。麵對著嚴陣以待的形式。用望遠鏡子觀察了好一會兒的龍飛決定攻擊。
徐竹問:“局長,為什麼要發起攻擊?道路泥濘對衝鋒極為不利啊。”
龍飛到:“可是,事情還有另外一麵,敵人的工事也很簡單,被雨水一泡,軟弱的很。”
徐竹擔心傷亡嚴重。因為指揮官們都簡單地學習了一些戰例。知道這個時候的進攻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
龍飛經過了深思熟慮才做出這個決策。
他們沒有任何重武器,沒有坦克和野炮,坦克都留在奉天城裏,等待著將來再使用,事實上,彈藥的告謦和柴油的不足,使新軍不得不將它們封存起來。以後的戰爭,隻能依靠著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了。
俄軍看來堅守的意誌並不堅定,趴在泥濘的戰壕裏滋味也不是好受的。隻有那些呆在民房上和寨牆後麵的士兵還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