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右翼反攻(2 / 3)

在軍官們的呼喊聲中,就連剛毅老爺子都翹起胡子連連讚賞,他經過了在北京城的二十幾天時間的遊覽,總算基本了解了所謂中國新軍的情況,知道他們是忠誠於大清的部隊,但是又有很大不同,不過,他心裏倒十分想得開,隻要人家幫助大清朝,有什麼不可呢?他是義和團的名義上的統領,他在老佛爺麵前做過承諾,要帶著義和團將列強的洋鬼子都滅了,可惜,列強之強,不是他所能想象的,他正擔心老佛爺怎麼修理他呢,現在倒好,有了這幫子怪人來弄洋鬼子,不正是救了他一條老命?所以,他心存感激,對栗雲龍等人十分支持。不過,他的支持也不是實際作用,主要是在軍隊中轉著走著看看,那些官兵們一見清朝的老大臣都來了,自然對栗雲龍等人更加忠誠。

雖然理由冠冕堂皇,栗雲龍等老坦克團的官兵都知道,這是必然進行的一場戰役,不管付出多少的代價都要打贏!

因為,作為勝利保證和把握的唯一利器坦克,遭遇了空前的危機。燃油不多了!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栗雲龍,政委,參謀長以及軍事情報具龍飛等人都竭力思考的問題,他們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考慮,最終的結局是。戰爭!

必須堅持戰爭,將天津城以及附近地區拿下來,然後以手中的戰俘資源向各國要挾,迫使他們交納贖金,一些物資。根據曆史知識,他們知道,在這一時期,西方已經發明了汽車,雖然數量很有限,可是,汽油的使用已經開始,在三十年前,即1870年的時候,世界的石油開采量已經達到了八十萬噸。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盡管當時各國都將石油提煉以後進行初級的使用,可是,這個高中曆史教材上關於第二次科技革命時期的新能源發展的數據,還是引起了幾位領導者的高度關注,莫名地興奮,想當然,三十年以後,在內燃機逐漸逐漸推廣使用的大環境裏,石油的開采一定更加廣泛了,歐美國家的燃油已經有相當基礎,這樣而言,對老坦克團的生存就意味著,他們有救了!

盡管有二十三輛汽車運輸的存儲保障,兩次北京戰役的燃油消耗也十分驚人,榮美爾的報告說,坦克和裝甲車輛的燃油隻能支持一次戰役,甚至連一次戰役也支持不了,這讓領導層分外憂慮。

現在的坦克使用的燃油是屬於重油範疇的柴油,柴油的熱值高,利用率也比汽油高,更為重要的是,汽油坦克非常容易著火,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柴油的取得似乎比汽油更難一些。

兩次北京戰役,中國新軍都繳獲有聯軍的一些燃料油,可惜,都是用來做飯和照明用的。聯軍在夜間使用了大量的馬燈,坦克兵就將敵人的馬燈全部抽掉了芯,收集了油,能不能再說。

不過,即使它們真的能有,也是杯水車薪,必須有新的戰略。

中國自身取得石油基地進行生產的話,必須到東北了,大慶油田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栗雲龍等人確定的根據地就在東北,那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鋼鐵資源,煤炭工業等等,是重工業,是軍事資源的基礎。不過,要自給自足製造設備投入生產,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坦克兵可以開坦克,可以去找燃油,卻不可能馬上就變成石油工人,隔行如隔山,許多的技術是很難短時間內就學會的。

栗雲龍一直慶幸,要是再早個幾百年,可就慘了,坦克失去了燃油,全然是一堆廢鐵。

本來,栗雲龍還有更多的意思,他曾經對政委說,要在大沽口截獲聯軍的海軍艦隊,然後將敵人艦隊的燃油使用於坦克,可是,政委仔細思考以後提醒他,這時候的各國軍艦,使用的動力是什麼?栗雲龍馬上就明白了,確實,他太天真了,因為,這時的列強軍艦,還在使用煤炭蒸汽做動力!

一切從坦克的燃油取得為出發點。所以,栗雲龍也形象地將這次戰爭定位於燃油戰爭。

可以說,這一個多月,他看清了列強的進退兩難的矛盾心理,決定抓住戰機,狠狠地敲打他們一筆。反正兩次北京戰役,他是發了大財的。

他還有一層意思,盡快地將手中的大包袱,也就是俘獲的聯軍三萬多近四萬人販賣出去!這些家夥們落在自己的手裏,每天不僅要吃要喝,還得派出不少兵力監督,真是討厭。如果將戰爭擴大,使敵人屈服,將這些俘虜贖買回去,不僅僅能大大地發上一筆橫財,還能減少許多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