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邢傲飛的不成熟想法(1 / 3)

在邢傲飛向來,中醫更多地判斷標準應該是臨床治愈率,而不是在實驗室,拿著小白鼠或是可憐的紅眼兔子做什麼藥敏試驗和有效成分實驗。這些學生應該接觸臨床,帶著理論知識去臨床上探究,去佐證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臨床的證實,那麼便可以記錄下來,當下次遇到了相同的證,便可以再次通過自己之前的理論來對病人進行治療。當然,必要的實驗室實驗還是必要的,但是沒必要將其劃分地那麼細致。

按照老一代中醫的說法,中醫其實並非是治病,他是用藥物來調節人體機能的,使人體機能趨於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陰陽調和,這跟西醫有很大的差別,西醫是將病細分成各種不同的致病原,通過對致病原的分析,開發出各種有針對性療效的藥物,但這些藥物往往在對病原體產生作用的時候,對人體機能產生損害。

這就像是七傷拳,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雖然現在西醫藥物的毒副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那隻是科研程度沒有發展到那個階段的緣故。畢竟這些藥物都是生物或者化學製劑,這些人工成分中有什麼細微的成分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很有可能會在下一個世紀出了新的藥物的時候才研究出來,而且需要大量的臨床觀察才能發現,這個時候,往往病人會因為這些原本發現不了的毒副作用而受到不可逆的損害。

但中醫就不太相同了,它更加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講究的是人體自身的強大。就像是現在的棒槌國,想要用防禦係統引進這件事來獲得湯姆大叔的支持,從而在亞洲站穩腳跟。這明顯就是一種想當然,你設立了這個係統,湯姆大叔就一定會舉著大棒站在你身邊麼?棒槌這樣做了之後,不但引起了國內老百姓的不滿,還引起了亞洲國家其他地區的不滿,從而遭到了來自民間的製裁,這就是所謂的自傷。

中醫就像是一個國家,首先搞好自己的經濟和軍事,令自身強大起來,從而能夠在世界上逐步擁有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中醫就是這樣,通過藥物的偏性,來調節人體內部的偏性,從而達到人體內部的自和與平衡。人類自身的偏性得到了調整,那些造成了人體偏性的病邪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去除了。這種強大自身,去除病邪的方法,不但不會給現有人體造成損害,反而會增加人體正氣,換句話說就是增加了人體的抵抗力。

光前代聖人所擁有的傳統醫學知識就已經足夠現代學習中醫知識的人學習好幾十年了,如果說,誰能把前人所用的方法理論完全融會貫通就可以稱得上是名醫了,如果再有自己的經驗所得來用於實踐就可以稱得上是大醫了。而現代的從醫者缺乏的同樣是這個快節奏生活所帶來的浮躁,想當初一名合格中醫生想要出師,一方麵要熟讀經文並能靈活應用,另一方麵便是需經過帶徒老師的重重考驗。

往往很多醫學生在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沒有出師,隻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遣方用藥,在這方麵體現了中醫大夫對於病人負責的態度,而當這些得到了老師讚許的學生出了師,每個都會成為獨當一麵的醫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他們走彎路的幾率。在傳承方麵,邢傲飛認為,能夠學習古代醫家的傳承方式,但不拘泥於門戶,無疑是現在發展中醫學的一條道路。雖然很多人也說你們醫學生不是有實習麼,不是有所謂的規範化培訓麼。但是真正學醫的人經曆過這些的人都會知道,你不過是培訓機構的廉價勞動力罷了,你或許會學點東西,但是比起師帶徒要少很多。

還有一方麵,便是現在的五年本科學習,去除一年的實習期,剩下了四年的理論學習時間,然而這四年的理論學習時間卻還有極大一部分用在了學習西醫上,這就令邢傲飛很難理解了。是,我們是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一些現代醫學,對於臨床上的一些需要緊急救治的病患來進行救治。然而,邢傲飛認為,這些緊急步驟對於中醫來說,完全可以在臨床上再進行學習。這些東西說實在的並不算多,就像是重生前的邢傲飛,在學校可以說是沒有學會什麼東西,之所以能夠在醫院待下去,並且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果,主要就在於現代醫療的分類問題。

現代醫療分類極其全麵,並且非常細致,很多醫院原本的普內科,劃分為現在的心內,腦內,肝膽內、腎病等等門類,可以說是把一個人完全拆分出來來進行了細致的劃分。所謂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對於一些急性病症,當然是優先處理。就像是一個患者有著慢性腎病,但是他又有了急性心梗,家人送病人來醫院肯定是先治療心梗啊,不可能說這個病人的慢性腎炎也挺嚴重的就把他送進了腎病科。這明顯是不合適的,在門類特別齊全,分病特別細致的情況下,便會得到一個結果,那便是一個醫生,並不見得要懂得所有髒器發生疾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