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是之前同蕭豐年爭辯的那位年輕教習,他跟其餘人點頭致意,一臉肅然看向劉勉,問道:“我且問你,“‘子不語而已語,人不知’出自哪裏?”
劉勉連一刻的思索也沒有,說道:“出自《啟靈書》複卷拓印本,但實際上原本《啟靈書》李並沒有這句話,隻因後世文人添加所致。此話原語,應出自一本植物書籍的《香樺篇》,至於這本植物書籍究竟是哪一本,後世暫時沒有得到定論。”
此言一出,滿座怔然。
一些學子甚至敲額頭撓腦袋,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劉勉在說什麼。
其餘人則大多有所觸動,連忙回想起當初是不是在哪裏看到過與劉勉所給出的解釋相類似的答案。
但是回想了許久,也沒有想起。
詢問劉勉問題的年輕教習漲得臉紅,眾所周知,這句話確實出自《啟靈書》複卷拓印版,但即便如此,這本書也沒有被列作文院教材,隻因其中所記載的知識太過偏僻晦澀,可以說,這是一本極端小眾的書籍,非博學者無以觀。
劉勉能夠回答上來,已足以令教習們驚詫。更何況在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之後,他還補充了一條鮮為人知的出處。
這就很值得耐人尋味了。
年輕教習壓力巨大,他很快調整好心態,又問:“《精華全盛錄》中關於‘靈芝獸’的解釋在哪一頁哪一段?民間傳說一共多少版本?”
“什麼?這種問題誰能回答得上來?”蕭豐年張牙舞爪,想要一巴掌拍死那名年輕教習。
但是他的想法很快被李先生阻撓,李先生冷笑著說:“既然敢說自己通識天下,自然是什麼都要知道。否則……何以稱作通識天下?”
“老混蛋,你他娘的真是卑鄙!”蕭豐年容忍許久的罵人衝動,終於在此刻爆發出來。
李先生冷笑不已,說道:“辱罵教習,該以何論處?”
“為師不尊,該以何論處?”蕭豐年毫不畏懼,一個小小的教習,他還不放在眼裏。
“你……”李先生氣得有口難言,“好好好!我倒要看看到時候被趕出夏夜學院,你怎麼辦!”
“不牢您費心。”
“哼!”
“哼!”
不止蕭豐年這邊感到題目有故意刁難之嫌,就連許多有些良知的教習,也認為那年輕教習的題目有些過分了。
試問,誰看了書籍之後,還能記得每個知識點在哪一頁哪一段?
即便記得,又如何知道這民間傳說有多少版本?
不要說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哪怕是把文院院長叫來,也不一定能回答得上來。
“這個問題……連我也沒有把握。”
此時,青雲十三樓最高樓處,文院院長同冷十三一道站在一起。
“連你也不知道,那他怎麼回答?”
文院院長是一個清秀的俊俏書生,跟冷十三的冷冽不同,他給人的感覺非常溫和,有著一種獨特的書卷氣質。
他背負著雙手,緩緩搖了搖頭,說道:“我不知道,不代表別人不知道。我看這孩子就有可能知道嘛。”
“是啊,哪怕他真的通識天下,也跟你沒有關係了。”冷十三麵無表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