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衍笑曰:"在下敢問將軍,你守的是誰的江山?古語有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可為大治也!您再看看如今的天下,還有半點百姓的活路嗎?當今聖上不惜民力,誤信那妖人術士修仙長生的無稽之言。窮奢極欲,致天下蒼生於不顧,癲狂失德,還欲生祭二千童男童女以求長生大道。不顧倫常,不念人倫、此人還配為君嗚?
將軍一門忠烈,忠孝仁義、若還執迷不悟,助紂為虐。我楊衍今日丟了性命當是小事。將軍難道就不怕千秋史書記下今日之事,而使將軍一門忠烈背上這千古罵名,且遭後人唾棄?"
武為仁聞言渾身一抖,麵露羞愧之色道:"楚王高義,今日之言於我如當頭棒喝!在下且受教了。想我隻知愚忠盡責,卻不曉這天下大義。若非楚王今日冒死前來,提點於我,我定道行逆施,令先祖蒙羞,被後世唾罵。”
說完,這洛陽守城將軍,取下配劍,雙手高舉遂跪於地道:"洛陽守將武為仁攜治下的十萬守城軍士,?迎楚王入城。楚王高義,為了天下黎民巷生,置個人生死安危於不顧,當是明主。從今往後,末將願為楚王牽馬執鞭,效犬馬之勞!"
就這樣,這十餘萬洛陽守軍在武為仁的帶領下,倒戈投誠!而楚王楊衍令全軍在洛陽休整十日後,揮師三十萬直逼大越國都鹹陽。
而此刻的大越帝都鹹陽城守軍不足十五萬。且軍心已亂,兵將離德!麵對南下而來的三十萬氣勢如虹的義軍雄師,隻感覺末日來臨!而此時的大越國君隆慶皇帝仍陶醉在他那修仙長生的癡夢之中,不理朝政、不問國事。不管守城拱衛京城的將領與朝中大臣如佝急奏求見,一概不理、通通拒見!
三日後,楚王楊衍揮師三十萬義軍至鹹陽城外,下令於城外五裏處駐紮,暫不攻城。手下諸將與謀士大惑不解,忙請示問其原因。
隻見楊衍笑而不語,卻從身上取出一封修書,展於眾人麵前,隻見紙上乃楊衍親書的昭告之言:"吾本乃江東躬耕之人,為保家衛國,故而立誌從軍。受先帝知遇之恩,榮位徐州刺史。先帝之恩,吾從不敢忘,銘於五內,一直盡忠職守,不敢有絲毫懈怠。
而當今聖上不念先帝傳位托付天下之恩,不感列祖列宗創業守成之苦,不思天下社稷之安危,黎民眾生之疾苦!偏信無道術士妖人饞言!
不惜民力,窮奢極欲,苛捐雜稅,苦徭重役,倒行逆施!隻為一已之私。陷天下蒼生於水深火熱,生死邊緣苦苦掙紮。吾雖為臣子,但也不忍見此一慕!遂領兵勤王而來,隻為斬除陛下身邊那妖言誤國的術士饞臣。之後,臣還有諫言奏章承上,望陛下念其祖宗基業,重振朝綱,善待於民,休養生息,以固我大越國社稷於千秋萬載!--------臣徐州刺史楊衍叩首泣拜!"
遂下令將這昭吿諫書由軍中謀士與文職官員照抄五千份。再令一千強弓手將這五千昭告諫書疊好於箭頭射入鹹陽城內!眾將領與謀士這才明白過來楚王楊衍此舉之意。
而隨著那五千箭簇射入鹹陽城內,鹹陽城內頓時議論紛紛。而朝中諸大臣手執楊衍的昭告諫書由丞相李之敬與京城禁衛軍統領兼護國大將軍徐錚的帶領下,懷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了隆慶皇帝修仙求長生的長生宮,以求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