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法則是無價之寶
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是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給了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孩子引導和幫助。全能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天才教育法……不勝枚舉的教育經典猶如潔瀚星空中閃亮的星,熠熠生輝。它會告訴我們:真正的天才是怎樣的,影響孩子成為天才的因素有哪些;孩子的人生怎麼樣才是快樂完整的,家長能夠做的有哪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或許可以從成功的教育案例出發,選取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為孩子製訂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計劃。
卡爾·威特的全能教育法則
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報》用大字標題在頭版頭條登出了一則獨家新聞:《我要到哈佛學經濟》。該報報道: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4所關國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了18歲的成都女孩劉亦婷,並免收每年高達3萬多美元的學習和生活費用。這一消息經過當地媒體、互聯網和新華社通稿,迅速傳遍全國,引起一陣轟動。
這個真實的關於天才的故事廣為流傳,引起了人們對天才問題的廣泛關注。專家學者們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天才”的養成,就是得益於一位名叫卡爾·威特的人所寫的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
“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在向全國父母傳授劉亦婷的成功秘訣時,更是盛讚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
“每天從雜誌社下班回來就要讀到深夜……許多父母已經按書中的方法培養了很多早慧兒童。劉亦婷被幾所世界名校所看重的優秀素質,也是用該書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礎。那會兒,我根本沒想到,由哈佛圖書館裏的孤本藏書所傳播的教育思想,最終會把劉亦婷引向哈佛。”
卡爾·威特究竟是何許人也,又有怎樣的教育理念?
卡爾·威特,世界上第一本育兒親曆手記的撰寫者,提倡全能教育法。在他的培育下,兒子9歲考入大學,13歲被授予博士學位。其教育方法200年來恩澤後世,無數家長受益匪淺。
卡爾·威特是一個鄉村牧師,非常具有獨創見解。在他的見解中,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論。在他沒有孩子時,就提出必須從幼兒開始教育子女的觀點。他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必須是與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同時也要確信,隻要堅持,每個孩子都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這一觀點,遭到當時許多人的反對,在一次聚會上,有一個叫希拉德的牧師斷言:“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天賦而不是教育。教育家無論怎樣拚命施教,其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是卡爾·威特立即反駁道:
“不對,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取決於天賦的大小,關鍵決定於他或她從生下來到五六歲時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是有差異的,但這種差異畢竟是有限的。在我看來,別說那些生下來就具備非凡稟賦的孩子,即便具備一般稟賦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能成為非凡的人。正如愛爾維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我堅信這一論斷。”
當人們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種教育法時,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齊仍然堅定地鼓勵老威特:“你的教育法必定能取得成功!”
溫馨提示:
真理是燦爛的,隻要有一個罅隙,就能照亮整個田野。堅持真理並努力實踐的過程是艱難的,需要足夠的勇氣。
卡爾·威特就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
一書,是世界上最早的育兒親曆手記。其中包含了幾點教育的法則,如下:
法則一: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老威特根據自己教育兒子的經驗提出,早教孩子語言這一點非常重要。語言是孩子接受知識的工具,沒有這個工具,孩子就不能獲得任何知識。因此,如果孩子不及早掌握語言,就不能更好地發揮其能力,所以家長要盡早讓孩子掌握語言工具。
教孩子語言的第一步:在孩子剛會辨別事物時,就開始教他說話。
比如,在孩子的眼前伸出手指,孩子見了自然會去捉,孩子捉到了會非常高興,放進嘴裏吃,家長就可以用緩和而清晰的聲音說:“手指,手指。”
此外,家長教孩子語言,也要知道詞彙的啟動要從孩子身邊的實物開始,積累詞彙也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另外,孩子在學習語言時,家長不要讓孩子說半截子話。
在語言教育中,家長還要讓孩子學到標準的語言,在基本的語言表達基礎上,家長也可讓孩子逐步了解和使用複雜的詞彙,並且要注重措辭的生動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