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催人奮進的日子,一個極其有意義的日子……法國的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倫敦的廣播電台振臂一呼,一封充滿鬥誌和革命熱情的《告法國人民書》向全世界播告了,海內外的法國人聽到這個號召如同打了強心針般受到了鼓舞,很多人都決心奮起抵抗,這就是曆史上有名鼎鼎的“六·一八”號召。
6月22日,“漢奸”貝當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成立所謂的維希政府,治理法國南部地區,法國北部及沿大西洋海岸地區由德國占領。三天後,戴高樂又發表廣播聲明,指出“漢奸”政府本質的維希政府不是法國的合法政府,並宣布成立“自由法國運動”,決心“把自由還給世界,把榮譽歸還祖國”。維希政府對戴高樂的行為是又怕又怒,氣得跳腳又罵娘,還惡人先告狀地指責他“叛國”。不久,法國軍事法庭對戴高樂進行缺席審判,判處他死刑。可惜他們導演的是獨角戲,戴高樂根本不理他們,他在英國組建起了“自由法國”武裝力最。他還跑到非洲開展工作,終於爭取到大片法屬殖民地的支持。
1940年10月,“自由法國”有了自己的政權機構——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不久,該委員會得到英國政府的承認。
1942年1月,戴高樂在英國坐鎮,派讓·穆蘭回國,與國內抵抗力量進行聯係。
1943年5月,穆蘭發起的“全國抵抗委員會”成立,穆蘭擔任主席。法國國內抵抗運動承認戴高樂,接受他的領導,納入“自由法國”的軌道。接著,6月3日,“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正式成立,戴高樂擔任主席一職。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巴黎人民響應戴高樂的號召發動武裝起義。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26日這一天,戴高樂這位幕後英雄和抵抗運動領導人來到巴黎星形廣場,與200萬巴黎市民共同慶祝法國的新生。9月9日,戴高樂改組臨時政府,自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成為法國政壇的首腦。
畫龍點睛:
戴高樂當年審時度勢“走為上”,出走英國不僅是他一生的轉折點,而且對法國的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
事例三:保存實力,東山再起的日立公司。
日本日立公司在發展初期,充滿了幹革命的熱情,開展起了大建設和大生產運動。他們投入了大量的money,購買了新建廠房所需的建築材料,新添置了一些設備。他們的熱情就像那冬天的一把火,燒得正旺時卻被一瓢冷水“啪”地一下澆滅了:趕上了60年代初整個日本經濟蕭條時期,人們都快吃不飽、穿不暖了,哪有閑錢光買電器玩。
日立公司擴大企業規模的雄偉夢想剛冒了個泡就落空了,公司領導看著廠房裏堆積如山的產品,那個鬧心,麵對這悲慘的狀況,日立公司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繼續砸錢投資,砸到經濟複蘇的那天就能血本有歸了;另一條路是停止投資施工。日立公司的頭頭們開會討論後,果斷決定走後一條路,停止投資。實行戰略目標轉移,把資金投放到其他能贏利的地方,積蓄財力,待機發展。
經過後來的結果證明,日立公司的決策是相當英明的。從1962年開始,日本三大電器巨頭中的東芝和三菱的營業額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立一直到1964年都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進入60年代後半期,日本經濟的又一個春天來到了,積蓄了財力的日立這回可以放手幹了,它們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結果“嗖”地一下,到1968年上半年就達到了1220億日元,好家夥,一年掙一千多億(這錢要讓一個人數,一天得數幾百萬,不累死才怪)。1966到1970年這五年的時間內,銷售額和利潤都如驢打滾般翻番增長,一個提高1、7倍,一個1、8倍。日立公司從此就如走上了星光大道般受人矚目了。
畫龍點睛:
作為企業決策者,當企業在危難關頭,要有膽有識,看準新的門路,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及時轉產,調整投資方向,企業才能渡過難關,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