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座小閣樓,竟然可以藏得下天下幾乎所有的道藏?怎麼想都不可能。
陳寒青微微皺了皺眉,心想莫不是自己找錯了地方,或許這竹林內還有其他的閣樓?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又有一名年紀稍大的內門弟子從樓內走了出來,手中同樣捧著一本書籍。
陳寒青有些震驚,然後默默走到了閣樓門口,抬頭隻見門楣之上有掛著一塊竹製匾額,其上隻有一個簡簡單單的“落”字。
懷著難以置信的感覺推開了門,閣樓內的光明如日出破雲那般迅速將少年包圍了起來,陳寒青目瞪口呆立在門口,驚得合不攏嘴。
從外頭看上去明明占地很小的閣樓,裏麵竟是大如一座城鎮。
從陳寒青的角度望去,一排排的書架就像是城鎮裏鱗次櫛比的房屋,從左到右,從前至後,都望不到盡頭。
這些書架同樣用竹子製成,有一人多高,單單最靠近陳寒青的一個架子上的書籍,恐怕少說也有上千本。
陳寒青的神色從震驚變化到了凝重,要在這樣一個地方找到有關氣血控製的方法,無異於大海撈針。
他走進屋內,然後默默地關上了門,閣樓內很是安靜,但依舊能看到遠處閃過幾個人影,應該是武落鍾離內的弟子門生。
陳寒青在門前站了許久,根本就是無從下手,出於最原始的本能和想法,他走到了離自己最近的書架上,隨手拿起了一本書。
這本書被保存得很好,連封麵都一層不染,顯然最近經遊過了許多人的手掌,微黃的封麵上隻有用小楷寫的三個字:通史記。
陳寒青翻開了第一頁,然後開始看了起來。
......
上古時期,泱泱大陸尚未統一,有大小部落百千,散落於鴻蒙日月之下。
南方有部落句黃,其首領自謂為淩王,後人稱之為淩公。淩公為人處世蠻狠強勢,霸道無比,不出幾年便以破竹之勢將大陸南麵所有部落征服膝下。
大陸北方另有一位聖子,後人尊之為陽帝。陽帝生來聰慧仿若知天旨,溫和知理而心含靈氣。他孑身一人周遊各地,普施恩澤於眾人而不及其自身,天下部落相繼歸服於其仁德威嚴之下。
陽帝不願意看到茫茫蒼生毀於淩公手中,兩人於西北某山大戰七七四十九個晝夜,最後以淩公完敗而收尾。淩公因不甘而撞山,使原本四方拔地的山形損缺大半,後人便稱此山為神山不周。
淩公怒觸不周致使天柱崩斷,天地傾斜,蒼穹塌陷露出天坑,磅礴大雨泄落如洪,江河胡海統統傾倒而出,大地洪流肆虐,無一處淨涸之地。
陽帝之妻秦氏,以其體內血脈將天空皓月凝融成五彩晶石,飛升托彩月,舍命補天,命損夜天。
陽帝有一子,姓趙名魚寂,因見天下眾生掙紮於洪流之中而心生悲憫之心。便擅自偷取陽帝靈土“息壤”,妄圖堵塞百川激流,百川遇堵而積,最終潰奔,洶湧更甚。
趙魚寂止水失敗,反而因濫用“息壤”,導致大地一夜之間拔升起無數高山險峰,天地俱震動不止,無數生靈跌入水生火熱,慘絕人寰。
通往魔界之地的神魔之井因而產生縫隙,魔息戾氣混入大氣。
趙魚寂意識到自己犯下滔天大錯,懊悔至極卻已為時已晚,便跪於陽帝身前懇請以死謝罪。
陽帝知曉其本心向善,搖首哀歎不止,最後揮淚斬下趙魚寂頭顱。
陽帝吸取其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改堵塞為疏通,將百川通聚一處,而後引入東海,即為現今滾滾黃河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