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
“行”大於“知”的哲理,早已為曆史和實踐所證實。現代企業管理學雖然起步較晚,但在不斷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同樣以無數活生生的案例證實了這一真理的科學性。
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隨著西方一些先進管理理念的滲透,隨著中國企業家越來越熱衷於搞理論“研究”,有一種危險的趨勢正在席卷著整個中國經濟舞台;可以說,這種趨勢對一個企業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的負麵影響,是致命的。這種趨勢,就是脫離了實踐,片麵強調管理理論,甚至於“隻刮風不下雨”的管理行為。
有人曾以“獨裁、作秀、玩花樣”來概括中國企業家行為的缺陷。的確,沒有基層實踐意識,隻有獨斷專行;沒有切實行動,隻有個人崇拜和嘩眾取寵;沒有市場調查,隻有急功近利和投機倒把……這正是無數中國企業家的真實寫照。
讓我們看看那些業績卓著、穩步發展的成功企業(企業家),如聯想集團(柳傳誌)、海爾集團(張瑞敏)等,他們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遵循著經營實踐法則,把“做企業”當作“做工作”,踏踏實實“做人”,才有了真正長久持續的發展!
人們一定對那句掀起中國經濟巨浪的“狼來了”記憶猶新,可是,在那一片此起彼伏的呼聲中,許多不知所措的企業家不是真正行動起來,準備“與狼共舞”,而是首先匆匆忙忙、又虔誠無比地捧起了德魯克、柯林斯的管理理論,試圖從中尋找到與狼搏擊的利器。可是,當他們將那些“木桶理論”、“青蛙故事”、“鯰魚效應”、“要麼創新,要麼死亡”……爛熟於胸的時候,卻仍舊在“狼”的尖牙利爪下不堪一擊。為什麼?就是因為西方的管理理論根植於西方的市場上,來到中國市場上難免“水土不服”;另外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脫離了實踐和行動的理論“研究”,最終隻能是“紙上談兵”。
管理就是行動,也隻有在行動中才能創造效益。第一個提出“與狼共舞”的海爾,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關於他的成功經驗,那些熱衷於理論“研究”的人士可能會說出千千萬萬,實際上,海爾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就是因其“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海爾20年來的高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哪一步不是靠腳踏實地走過來的?
當然,強調行動和實踐,並不是不要理論,不要管理知識。恰恰相反,隻有將先進的管理理論融入到每一步管理實踐中,才能指導實踐;與此同時,也隻有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管理理論,才能經得起考驗。
基於此,我們編寫此書,旨在為中國無數企業家敲響一記警鍾,以期讓諸多企業家明白:企業管理的成功,拒絕“拿來主義”,隻有在實踐和行動中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訓練企業團隊、培養人才、把握商機、解決危機,才能讓企業從自家土地上茁壯成長起來。
他們專注於在實踐中製定決策,而不是一味信奉經驗主義;
他們將管理付諸行動,以此來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新精神,而不是獨斷專行或不得人心的獨裁者;
他們敢想更敢做,能夠牢牢抓住商機,將機會變成利潤,而不是讓機會變成“垃圾”;
他們重視員工的培養,能夠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培養出接班人,而不是“隻站一班崗的哨兵”;
他們既能時刻保持危機感,更能及時調整企業經營方針,采取一切行動避免危機,而不是鼠目寸光,看不到市場中布滿的陷阱,更不知道如何度過難關;
他們腳踏實地為消費者真誠服務,為了“上帝”的利益甘願犧牲自我,而不是把“顧客至上”當作一句口號。
我們迫切、大聲地呼喚:
“中國每一位企業家,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