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回(下):楊再興六戰六捷 嶽鵬舉二伐中原(2 / 3)

皮開肉綻的萬俟卨雖然保得一條狗命,卻對嶽飛恨之入骨,屁股還沒好利索就給高宗趙構寫密信,曰:飛以抗金之名將糧草接濟給自己的鄉民;暗通綠林,結黨營私;私放偽寇,刁買人心,中原之地隻知有嶽飛,而不知有皇上矣!雲雲。

高宗趙構接到萬俟卨的密信後,雖不甚相信,但是,總覺得心裏疙疙瘩瘩,恰在此時,嶽飛眼疾再犯,高宗趙構送來禦劄,曰:近聞張浚奏,知卿病目,已差醫官為卿醫治。然戎務至繁,邊報甚急,累降詔旨,促卿提兵東下。卿宜體朕至懷,善自調攝。其他細務委之僚佐,而軍中大計須卿決之。如兵之在遠者自當日下抽還,赴此期會。想卿不以微疾遂忘國事。朕將親臨滸矣,卿並悉之。

高宗的禦劄是什麼意思:目前的情勢是軍情比較緊急,朕給你派去禦醫為你醫治眼疾,你還是把遠處的兵撤回來東下,朕要禦駕親征了,告訴你一聲,相信你不會因為一點眼疾而誤了國事的。

本來嶽飛一直堅持收服商洛後,穩定一段時間,讓牛皋、王貴、楊再興合兵一處,自伊洛渡過黃河,與太行山忠義綠林配合,收複河北之地。期間,嶽飛派王衡到磁州等地糾集江湖豪傑和綠林好漢,待大軍一到,斷絕劉豫的後路。

嶽飛曾多次給高宗寫信,陳述自己對偽齊的看法:豫為降賊,多為傀儡,賣國求榮,恬為大齊,多為金人之走卒鷹犬,與我危害極大。

張浚不同意調嶽飛的行營後護軍東下,而高宗趙構與左相趙鼎等人目光短視,隻知道劉豫渡過淮水,威脅臨安,卻不知偽齊與金人連成一片才是真正的危害。嶽飛無奈,隻得將駐守商洛之地的王貴撤了回來,退回鄂州,準備東下,第二次北伐宣告終結。

二伐中原功虧一簣,後來,嶽飛與將士們打下來的地方,在南宋與金人簽訂《紹興和議》中全部割讓給金人,與此同時,南宋朝廷之上,以秦檜、趙鼎為代表的投降派,和議的聲音甚囂塵上。嶽飛壯誌未酬,尤其是自己最為至親的娘親埋骨他鄉,心中無比惆悵,路過武昌時,再次寫下赫赫有名的千古佳作——《滿江紅》,命人送往太湖峴空島交於白菱,表達自己對朝廷抗擊金人的不滿和擔心,他隱隱感覺,當今聖上隻想偏安江南一隅。

要知道,此前,嶽飛得罪王彥被處罰,不得已投軍張佐,滿腹愁怨的他在酒後吟出《滿江紅》,白菱為他彈劍而歌,那時,也是嶽飛人生最低落的時候,今日寫出《滿江紅》,有似曾相識的境遇,這種境遇也隻有白菱能懂。自那次以後,嶽飛到死不在飲酒,就算晉升為一品大員,也不曾沾過一滴酒,而且連吳玠送給他的美女都一一退回,可見嶽飛的忠貞與堅毅,固執與隔路。

嶽飛攻下商洛,韓世忠攻下楚州,劉光世攻下廬州,得知淮水一線盡在宋軍的掌控之中的劉豫,非常驚慌,立即招兵聚將,集合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在金人的支持下,再犯淮水。

嶽飛的目疾在禦醫皇甫知常與和尚中印的治療下,雖有好轉,但沒有徹底好清,帶病揮兵東下,支援韓世忠、劉光世的淮西之戰。

當嶽飛領兵到達江州時,劉光世在淮西大敗太中大夫劉麟,偽齊軍退回淮水以北。劉豫得到探馬來報,嶽飛奉命前往江州、池州等地支援韓世忠、劉光世,襄陽府空虛,劉豫急令其弟劉複領五萬人馬進攻唐州,襄陽、商洛之地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送到嶽飛手中,這些地方知州、知縣雖然到任,可手上卻無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