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車輪戰艦是我們戰勝官軍的法寶,還是耽誤不得!”坐在右手的楊欽大聲說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就如何應對嶽飛的圍剿,爭得不可開交,就在這時,有嘍囉來報:“啟稟大聖大王,大將軍楊華倒傅雙手,身上背滿荊棘,跪在大寨外求見!”
楊幺一聽,“噌”的一聲從虎皮椅上站了起來,沉聲問道:“你說何人在外求見?”“報告大王,大將軍楊華求見!”剛才回稟的嘍囉再次答道。嗯!據線人來報,楊華被擒之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此刻出現,會不會與嶽飛圍剿有關,或者是嶽飛派來的奸細呢?他對左仆射黃誠問道:“軍師,楊華此時出現,究竟是什麼來頭?”
黃誠捋了捋山羊胡子,眯著眼睛道:“以臣下看,來者不善!”“何以見得?”楊幺立即問道。“大王請想:下沚江一戰,我們雖然大敗官軍,但是,我們也損失也非常慘重,大將楊廣不知被何人所殺,大將軍楊華杳無音訊,時至今日,楊將軍突然出現,大王不覺得有很多蹊蹺嗎?”黃誠對楊幺言道。
“嗯!楊華行蹤的確令人可疑,但楊將軍畢竟是洞庭湖老人,若無真憑實據,本王如何處置呢?”楊幺不禁發問。“哈哈哈……果然是混世魔王,難以成就大事,想拜我為相,我看,還是趁早散夥吧!”坐在黃誠右手的一位文士開口言道。
這一笑,倒把楊幺和眾人笑得莫名其妙,黃誠回身問道:“賢弟,你何故發笑?此言又是何意?”隻聽旁邊的文士言道:“成大業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楊華為何許人?難道還有人比他哥哥更了解他嗎?”
那位問了,發笑之人是何許人也?書中暗表,發笑之人正是嶽飛在襄陽城的結義兄弟黃佐是也!當年,嶽飛為了追蹤“血手印”的蹤影,離開襄陽,直奔光明頂,結義兄弟黃佐依然在襄陽城靠代寫家書、謄錄公文為生。可好景不長,金人攻破汴京,二帝被擄,天下大亂,各地叛軍揭竿而起,鍾相父子高舉“勤王”大旗,招兵買馬,搶奪地盤。
自從鍾相父子被孔彥舟所殺後,鍾子義、楊幺等人深感身邊無有識之士的厲害,所以,楊幺在到達辰陽後,得遇落魄秀才黃誠,黃誠告訴楊幺,要想成就大業,必須要招賢納士,為自己出謀劃策。自己有一堂弟名曰黃佐,素有鳳雛的美名,絕非百裏之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陣,無所不精,若能得到堂弟黃佐相助,無異於曹*得郭奉孝,劉備得諸葛孔明也!
聽了黃誠的介紹,楊幺思賢若渴,恭恭敬敬地向黃誠言道:“先生,在下楊太慕先生大名,願拜先生為軍師,若能得舍弟相助,楊太肝腦塗地請他出山,必拜為丞相,不知舍弟身在何處?還請先生為我引薦?”
黃誠道:“唉……難啊!”聽了黃誠的哀歎後,楊幺急切地問道:“先生,何故有如此之歎?”黃誠道:“楊頭領有所不知,堂弟從小心存高遠,誌向遠大,總想以一己之才報效家國,隻可惜生不逢時,屢試不中,前些年,堂弟進京應試,因為沒有錢財通融考官,依然不能及第,自感羞憤難當,無顏見家鄉父老,漂泊在外,現身居何處?鄙人也不清楚。”
楊幺搓手嗟歎道:“唉!太為舍弟甚為惋惜,腐朽沒落的大宋王朝哪有百姓的過活,若蒙先生不棄,太拜先生為師,還望先生指點迷津,共圖大業。”“楊頭領謙遜了,誠才疏學淺,何敢為人師,若是楊頭領不嫌在下粗俗,誠願為楊首領謄寫公文,代寫告示足矣!”黃誠假模假樣道。
“多謝先生教誨,太給先生行禮了!”說完,楊幺要給黃誠行禮,黃誠急忙上前攔住楊幺,並隨其一同來到寶台山。無巧不巧,來到寶台山後,黃誠在這裏遇到一位書生,這位書生是與黃佐同時進京趕考的學子,詢問之下,楊幺得知黃佐就在襄陽,鍾子義命楊幺、黃誠帶上珍寶玉帛前往襄陽請黃佐出山。
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黃佐,卻被黃佐嚴詞拒絕,心胸狹窄的楊幺強行將黃佐擄到洞庭湖,想讓回到家鄉的黃佐回心轉意,可是,黃佐醒來將鍾子義楊幺罵得狗血噴頭,無奈之下,楊幺命人將黃佐看護起來。
下沚江一戰,鍾子義元氣大傷,鐵心支持鍾子義的大將楊華、虎威將軍楊廣不知所蹤。楊幺脅迫鍾子義自封大聖大王,加封黃誠為左仆射,楊欽為軍馬太尉。為了能得到黃佐的相助,楊幺命人在寶台山蓋寶相樓,一是告訴黃佐,這就是我專門為你蓋的丞相樓,我是多麼看重你黃佐;二是軟禁之地,如果你還是不肯相助,這裏就是你的老死之地,我得不到你,別人也休想得到,可是,黃佐依然不為所動,困於楊幺軍中,始終不為楊幺獻一計,謀一策。
楊幺打敗王燮的官軍後,局勢越來越嚴重,南宋朝廷視楊幺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楊幺等人感到情勢危急,更需要像黃佐這樣的大才指點進退。沅陵狐周倫對楊幺道:“大王,黃佐對功名利祿不為所動,不如用美色誘之,俗話說得好:英雄難過美人關。我就不信黃佐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