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回:下)狂中狂曹成稱霸九龍山 計中計嶽飛降服楊再興(3 / 3)

自從嶽雲驚了楊再興的戰馬後,嶽飛大為光火,高聲喝到道:“來人啊!將嶽雲拖下去重責二十軍棍,著實地打,膽敢有徇情者,與嶽雲同罪!”嶽雲一聽,如墜五裏雲端,連忙喊道:“爹爹,孩兒並未丟失糧草,為何要重責孩兒二十軍棍?”“哼!你壞了為父的大事。為父與楊再興約定單打獨鬥,不許任何人插手,沒想到,你一回來就參入戰中,為父豈不失信於楊再興!諒你並不知情,杖責二十,已經算是輕的了!”嶽飛言道。

“爹爹,孩兒押運糧草歸來,見爹爹與他人殺得難分難解,身為人子,豈能讓爹爹衝鋒在前?”嶽雲解釋道。“嶽雲,為父知道你是一片孝心,但失信就是失信,不能因為你的孝心,為父可以失信於天下,杖責你二十軍棍,你服與不服?”嶽飛問道。“服!孩兒懂了。”嶽雲答應一聲,脫去鎧甲,跪在地上,任由執法官杖責。

嶽雲與嶽飛的對話,眾人聽了非常明白,誰也不敢求情,要知道,嶽飛與楊再興的確有言在先,不許任何人插手,盡管嶽雲不知情,也是嶽飛食言在先,所以,眾人隻能歎息。

湯懷準備射殺楊再興,張憲大聲阻止道:“慢!楊將軍馬驚了,絕對不是逃跑,請不要射箭!”“氣死雪”戰馬在溪水中一陣鬧騰,慢慢開始溫馴起來,楊再興掉轉馬頭,對張憲道:“願執我見嶽公!”遂牽馬出山澗,倒縛雙手,請張憲捆綁。張憲感其誠,曰:“楊公此願足,何須倒縛?”“非也!敗軍之將,何以彈而簧之,不足誠矣!”楊再興誠心誠意地說道。

這樣,張憲隻好命人將楊再興倒縛雙臂,送到嶽飛的營帳。嶽飛見張憲押著楊再興進賬,趕緊走下帥案,為楊再興鬆綁,驚呼道:“楊兄,飛教子不嚴,失信於你,雖然他押糧歸來,並不知情,但破壞你我的約定,還是要杖責二十軍棍,還請楊兄查驗,飛此舉不求楊兄寬宥,隻求楊兄自便。來人啊!將嶽雲帶上來!”

這時,執法官將皮開肉綻的嶽雲推了上來,楊再興一看,心中無比感佩,臉色一紅道:“嶽公此舉,再興無地自容,是再興失信於嶽公在前,與嶽雲無關矣!更何況,嶽雲不出現,再興很難支撐百合。今日再興倒縛雙手,為嶽公叔弟嶽翻之死賠罪,感念嶽公不計個人恩怨,慨然為國,再興願追隨嶽公,抗擊金人,盡忠報國!”

“哎呀!楊兄此舉,深明大義,國之大幸!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國之多桀,將才難得,如若楊兄不棄,飛願與楊兄結為金蘭之好,同仇敵愾,共抒國難,不知楊兄以為如何?”嶽飛至謙至誠道。“嶽公誠人也!嶽公自棄千金之身,再興感激不盡。正所謂:泥沼之土,何敢焉附金碧之牆,還請嶽公思量!”楊再興惶恐道。

“楊兄此言謬也!在嶽飛的軍營,除了小輩外,皆為兄弟,楊兄名聲顯赫,聲振寰宇,與我嶽飛結為兄弟,是我等榮幸,還請楊兄不要推卻!”嶽飛自謙道。“嶽公此言,再興若是推卻,顯為不仁不義。再興生辰甲申(崇寧3年),不知嶽公生於何年?”楊再興欣然問道。“飛生於癸未年(崇寧2年)3月,哎呀!嶽飛稚長一歲,恬為兄長,委屈楊兄弟了。”嶽飛報出自己的生辰八字。

張顯早已命人擺上香案,嶽飛與楊再興結拜為生死與共的兄弟,按照年歲,最大的是張奎,然後是嶽飛;楊再興排在牛皋、湯懷、董先、王貴之後,排行老七,大有七郎之勇,除了牛皋在道州外,楊再興拜見五位異姓兄長。同樣,吉青、張顯、良新、趙義、石泉、徐慶、諸葛英、孫千、孫萬、張保、王橫等拜見七哥;張憲、付天亮、嶽雲拜見七叔,這樣,嶽飛的老五虎將開始誕生:楊再興、徐慶、董先、諸葛英、張顯五人;待穎昌大戰後,嶽家軍又形成以嶽雲為首的小五虎將,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剿滅曹成以後,廣南宣撫使李剛表奏朝廷,稱嶽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異時,決為中興之將。”嶽飛因功連升三級,由親衛大夫升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可神武後軍的兵力大大加強,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的軍力大致相等,牛皋、董先、楊再興、張奎、嶽雲等人,各授軍功;李剛因為是嶽飛的上級,高宗趙構將他宣旨回京(臨安),官複原職,繼續擔任太常少卿,佐理內政。

此間,金人並沒有南侵,隻是敦促偽齊向南擴張。紹興三年九月,嶽飛奉命進京述職,第二次覲見高宗,趙構對忠勇神武的嶽飛大為讚賞,親書“精忠嶽飛”四個大字,命人繡成錦旗,以為大纛。又任命嶽飛為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將駐守蘄州的統製李山、屯駐江州的統製付選兩支人馬並入嶽飛麾下,將淮南西路的舒州、蘄州的防務並入嶽飛的防區。

嶽家軍的軍號也有神武副軍更名為神武後軍,官銜卻由都統製改為統製,這是因為嶽飛資曆尚淺,無法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老上司相提並論,當然,嶽飛並沒有看重這些,他更看重的是神武後軍這塊牌子,雖然僅僅是一字之差,人數可以無限放大,不像原先的副軍,召集再多的人馬,依然屬於神武右軍;目前的三萬五千人馬基本構成了嶽家軍的班底,經過多年征戰之後,嶽飛擁有全國近三分之二的人馬,也為自己“莫須有”的罪名,重重地畫上了一筆。

述職完畢,嶽飛向高宗趙構告假,帶著嶽雲、張憲回江州看望娘親,現在,江州正是嶽飛的治下,因為,自己征戰多年,未曾看望娘親,讓嶽飛一直耿耿於懷,得到趙構的同意後,嶽飛歸心似箭,將軍中事務交由張顯負責,諸葛英、楊再興、牛皋等人竭力輔佐。

出臨安經宣州入水,逆江而上,嶽雲可是第一次長距離坐船,感到無比的新鮮,同時,嶽雲自上天山以來,還是第一次看望祖母,娘親鶯兒去世的早先幾年,嶽雲一直跟祖母相依為命,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也不知道祖母現在是什麼樣子,因為躲避金兵,老祖母離開湯陰,背井離鄉,想到這些,嶽雲跟爹爹一樣,非常難過,從而更加激發嶽雲報國雪恥的決心。

三天兩夜之後,嶽飛領著嶽雲、張憲來到江州,經過打探,嶽飛三人很快來到自家門前,尚未進門,嶽飛領嶽雲、張憲跪在門外,高聲喊道:“不孝子嶽飛回來看望娘親,願娘親身體安康,福壽延年!”嶽飛的喊聲,很快驚動了屋內的銀兒李淑貞,以及女兒銀瓶、次子嶽雷等人,她們攙扶出郭,爭相來到門外。

銀兒一看,跪在地上的是丈夫嶽飛,又驚又喜,連忙對銀瓶和嶽雷道:“瓶兒、雷兒,你們的爹爹回來了,快去扶你祖母出來,讓她老人家也高興高興。”說著,銀兒的眼淚不知不覺地流了出來。嶽雲跪爬幾步,來到銀兒跟前,“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道:“雲兒拜見娘親,願娘親萬福!”銀兒趕緊扶住雲兒道:“雲兒,娘也想你啊!回來了,終於回來了。”

這時,張憲也同樣跪爬幾步,來到銀兒近前,“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道:“小婿張憲磕見娘親,願娘親安詳!”“雲兒、憲兒,快快請起!娘親一切安好,等會兒,好好地給你們的祖母跪拜。”銀兒親切地說道。這真是:舍身報國一腔血,異地相逢兩行淚;滿目青山烽煙吹,直搗黃龍待何年?狂中狂曹成稱霸九龍山,計中計嶽飛再擒楊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