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刺密諦見女弟子長期靜坐,身體變得更加羸弱,她將自己的武功傳授給她們,逐漸發展成為一支影響頗大的佛教分支;而般刺密諦對峨眉女弟子的婚配要求不是那麼戒律森嚴,隻要自願和情投意合,完全可以結婚生子,隻是中原佛教文化與古印度佛教文化有點兒格格不入,自般刺密諦之後的峨眉派掌門人,清守佛法,孤燈黃倦,孜然一身。
一次,般刺密諦雲遊至無量山茶花澗,此時,茶花澗兩旁漫山遍野開滿山茶花,花香撲鼻,溪水潺潺,煞是好看,出於女人的天性,她流連於花香撲鼻的茶花澗,恰逢少林高僧尋她於此,請求般刺密諦闡釋梵文。般刺密諦讓少林高僧將經文留下後,自己在茶花澗的石洞中日夜不停地闡釋梵文,這兩部梵文就是後來的少林寺鎮派武功《易筋經》和《洗髓經》,這個洞也因此得名為般刺密諦洞。
當王重陽剛剛到達茶花澗入口時,一個媒婆打扮的老婦人匆匆掠過,輕若柔燕,快似飛鴻,閃轉之間,輕功不俗,似乎在追趕什麼人,王重陽沒有在中原武林見過這樣的老婦人,一時好奇,尾隨而至,當他使出九陽神功追上老婦人時,老婦人領著兩頂大轎,八位轎夫,一路向北而去。
王重陽雖然好奇,卻又未曾發現什麼不當之處,隻好止步,待他再返回茶花澗時,已經過了約定的時間,更沒有見到師太本人,隻發現師太留下的印記,他順著印記將全真七子召集到一起,一並上峨眉拜見了又未了師太,恰逢其時,巧遇嶽飛。“原來如此,是貧尼錯怪王真人了。”了又未了師太說道。嶽飛雖然對媒婆或者是轎夫並不陌生,而此時最突出的問題是血手印,他怕打亂王真人的思路,一時間沒有接茬。
接著,王重陽對武林出現的血手印搓手嗟歎,道:“據貧道所知,血手印這種危害江湖的邪門武功,隻有峨眉派開山鼻祖般刺密諦在百多年前鏟除過血手印,消弭了一場武林浩劫,所以,貧道約師太到茶花澗,一是商量如何應對血手印之事;二是到般刺密諦洞尋覓有沒有破解血手印之法的武功,以解武林之危。”
師太接著王重陽的話說道:“師祖鏟除血手印的事情,貧尼曾聽師傅所言,可師祖正是死於血手印。”“哦!般刺大師也是死於血手印。”眾人無不愕然地問道。了又未了師太道:“是的,師祖的弟子須彌師太在神荼劍的劍鞘中留下事情的真相。”
原來,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年輕人,在沒有得到心儀女俠的芳心後,極端地仇視武林,在這種畸形心理下,他投身少林,刻苦練習武功,特別對少林的鐵砂掌孜孜不倦,當這位年輕人學有所成後,想以武力奪回失去的愛情。
可是,女俠對他不屑一顧,在與女俠夫君的較量中,年輕人一敗塗地,失去理智的他,若癡若癲若狂,一氣之下跳進萬丈懸崖,懸崖下是一泓清澈的泉水,他隨泉水流向溪邊,等他醒來時,不僅筋骨寸斷,而且是肝腸寸斷,此時,他得遇一位苗族神醫將他救下,悉心為他療傷,得知年輕人跳崖的原因後,神醫覺得年輕人是位至情至愛的人,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年輕人,又毫無保留地傳授他苗醫苗藥苗術,年輕人聰明好學,時間不長,他承襲了神醫的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