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回(中):平匪患柔福帝姬脫囚牢 遮家醜嶽飛子婿惹腥臊(2 / 3)

張通古到達上京,詳細地向完顏宗幹稟報出使情況,並且說:“趁宋軍的布置還沒完成的時候,我們就應當馬上討論如何收複河南”。完顏宗幹高興地說:“這正是我的心願!”此後,張通古又出任參知行台尚書省事。金人一邊與宋和議,自喘平複,將息人馬;一邊磨刀謔謔,時刻備戰。而高宗趙構與秦檜一黨還在為和議成功而沾沾自喜。

根據紹興八年十二月宋金達成的和議,金國將河南、陝西大部分土地歸還大宋,宋朝承認金為正朔,向金稱臣,歲貢銀絹五十萬匹兩。隨後陝西、河南官員除部分隨金軍撤至河北外,大部分官員重新歸順宋朝。

陝西五路張中孚(永興軍路)、張中彥(秦鳳路)、關師古(鄜延路)、慕容洧(熙河路)、趙彬(涇原路)原本都是宋軍將領,在富平之戰失敗後投降金人;金人奉還陝西後,慕容洧覺得這樣複來返去,非大丈夫行徑,所以,在其他四人上書待罪後,他不肯歸宋,逃到宋與西夏的邊境,占山為王。

高宗趙構對複來叛將沒有苛責,因為,自登基以來,複來叛去的文武官員頗多,也是靠著這些人支撐到現在。倒是秦檜對他們很不放心,在高宗麵前說:“陝西諸將既叛複來,緩急金人敗盟,難以責任。”意思是說:這些叛將因為金宋結盟,不得已才歸順朝廷,對於這樣的人不可重用。於是,朝廷一麵給他們升官,一麵召往臨安,罷去實職,並調川陝宣撫司諸將代鎮陝西諸路。

?經過數月醞釀,直到紹興十年三月底,朝廷才任命:永興軍路經略使、節製陝西諸路軍馬郭浩;秦鳳路經略使吳璘;熙河路經略使孫渥;環慶路經略使範綜;代管鄜延經略司公事王彥(此王彥非“八字軍”王彥,此時,“八字軍”王彥已去世一年),此外利州路安撫使田晟移駐渭州,原熙河經略使楊政接替田晟,回防漢中。吳玠病逝後,主持川陝軍政的是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副使胡世將,駐漢中與陝西交界之地河池。

川陝諸軍正式番號為行營右護軍,共有精兵八萬餘人,其中五萬分駐陝西各路,三萬留守漢中各處關隘,而歸降陝西諸軍人馬雖有十三萬,正如胡世將上書所言:“陷偽以來,多失訓練,甲器不足,偽將皆無相敵之意,萬一有警,隻是投拜。”也就是說此時川陝宋軍雖然有二十萬,但能夠打戰的隻有吳玠留下的人馬,為數不足一半。

紹興九年七月,驕陽似火,無戰可打的嶽家軍,除了練兵就是喝酒,二爺牛皋和四爺董先的心中快要憋出鳥來。實在無可事事,牛皋對董先言道:“兄弟,整日裏這樣練兵喝酒,甚是無趣,不如俺倆到大哥和楊兄弟營中走走,看看他倆在幹啥?是不是也像俺們一樣,憋出鳥來了?”

董先道:“著啊!俺們去看看大哥和楊兄弟,就算是喝酒也是人多熱鬧啊!”說著,二人偏腿上馬,直接來到張奎所在的騎兵營。二人尚未進營,隻見張奎的營寨內,煙塵滾滾,喊殺陣陣,疾勁的馬蹄聲響徹營外。隻見張奎未罩鎧甲,手持一柄長柄巨斧,摧馬馳騁,所過之處,皆用巨斧將眼前的稻草人腦袋砍爛,緊跟在後麵的一千騎兵也是手持巨斧,如法炮製,長柄巨斧砍在稻草人身上,有的稻草人的腦袋被砍的稀爛,有的巨斧砍中稻草人前胸,但無一例外地變得稀巴爛。牛皋、董先感到甚是納悶:騎兵不都是用砍刀殺敵嗎?如何都用巨斧?

衝在頭前的張奎看到牛皋、董先來了,他示意副將繼續操練,他崔馬來到二人麵前,調侃道:“今天是什麼香風把二位兄弟吹到俺這裏來了?請!快請!”牛皋一撥擼腦袋道:“大哥,香風沒用,臭氣倒是不少,而且都是從臨安吹來的,可讓人憋屈了!”

張奎哈哈大笑道:“牛兄弟恐怕又是手癢癢了,三年沒打戰了,可不憋屈壞了。來來來!掄起你的鐧,砍一砍稻草人,也能紮巴一下手癢啊!”“那多沒意思!哎!對了,大哥,你的騎兵咋不使用砍刀,都用上斧子了?”牛皋忽然調轉話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