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落地上的麻三,見孟邦傑手持雙斧殺向自己,嚇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狐假虎威的一班家奴,為了向麻三表達忠心,一哄而上,想把孟邦傑嚇跑。哪裏知道,孟邦傑是氣炸連肝碎,挫碎口中牙,提起雙斧,如同一隻咆哮的猛虎,一個“孟德闖帳”,“嘁裏哢嚓”,將衝上來的家奴胳膊全都砍了下來,這一下,其他家奴被鎮住了,孟邦傑一個健步,追上麻三,手起斧落,將雙手抱頭的麻三臂膀砍了下來,緊跟著一個“樊噲屠狗”,將麻三的頭顱砍斷,身首異處,見麻三斃於孟邦傑斧下,其他家奴瞬間作鳥獸散。
砍死麻三後,孟邦傑讓鄉鄰將自己捆綁起來,主動到縣衙投案自首。縣令聽說孟邦傑將張邦昌的紅人、範瓊的小舅子殺死了,心頭大駭,立即命衙役將孟邦傑押入大牢。
各位看官,你道範瓊為何許人也?範瓊乃京城巡檢使,官居四品。範瓊出身軍旅,因鎮壓京東路農民起義軍有功,得到當朝宰相張邦昌的賞識,力保他為京城巡檢使。範瓊得到家人的報信後,強行讓縣令判孟邦傑斬立決。
縣令了解案情後,覺得麻三為害鄉裏,放縱家奴毆打孟老太爺和老太婆至死,孟邦傑為父報仇,也在情理之中,判他斬立決,甚是冤枉。加上鄉鄰們上萬民書為孟邦傑申冤,當地縣令進退維穀,猶豫不決。
恰逢劉豫為京西路提刑,縣令將孟邦傑的案子交給劉豫。劉豫本來是進士出身,因為,為官無德政,為人無德行,受到張邦昌的排擠,尤其是徽宗皇帝更不待見劉豫,先是將劉豫貶到兩浙,然後,放京西路提刑之職,管理刑案和冤獄。
京西路提刑就是一個閑差,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出去轉轉,心情不好了,就在家睡覺,反正劉豫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自此,劉豫從一個進士蛻變成一個官痞、無賴。
劉豫接手孟邦傑的案子後,也是大吃一驚,他吃驚的不是孟邦傑的本領(此時,他還不知道孟邦傑武藝高強),而是孟邦傑的膽量。要知道,以一個平頭小民的身份,敢將範瓊的小舅子殺死,那是一種什麼樣的膽量?劉豫對孟邦傑倒有幾分佩服,有渴望一見的想法;特別是劉豫看到麻三是範瓊的小舅子,心裏不免有了幾分得意。
所以,劉豫故意與張邦昌、範瓊一黨作對,頂著壓力,判孟邦傑充軍發配,保住孟邦傑一條性命;氣得範瓊以大欺小,要劉豫判孟邦傑斬立決,劉豫耍起官痞無賴的個性,要與範瓊一起麵聖,範瓊隻好自認倒黴,無奈作罷。
其實,劉豫也是借著孟邦傑案子,對張邦昌一黨進行報複,心想:讓你“張黨”得勢,俺偏偏與你作對,雖然麻三殺人,不能把你範瓊怎麼樣?但是,俺劉豫要在堂屋裏拉泡屎——嘔心嘔心你!
案情平息下來,孟邦傑在發配前想見一下恩公,劉豫同意相見,得知孟邦傑武功了得後,變著法子將孟邦傑留在身邊。
也是因為黨同伐異,報應循環。靖康元年初,範瓊在張邦昌麵前慫恿,讓劉豫任濟南知府,因為,當時的山東盜賊峰起,響馬林立,範瓊想借響馬之手殺了劉豫。
對於濟南知府的職缺,劉豫真的不願到任,自宋江起義後,齊魯大地民風彪悍,響馬猖獗,在這樣一個地方當知府,弄不好連性命都要搭進去,他隻好委托好友中書侍郎張愨從中周旋,能不能放他去東南做一任知府,可是,張邦昌不允,他隻好垂頭喪氣回到家中。
得知情況的孟邦傑安慰劉豫道:“齊魯之地,民風彪悍卻又純樸,隻要相公實心為民,會得到百姓的愛戴。若是有歹人為難相公,邦傑以死守護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