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年級的同班同學(1 / 1)

北京為全國淘書之理想城市,新書、舊書、高價書、低價書、折扣書、減價書、賤價書、中文書、古文書、外文書,各種各樣,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總是令書癡大喜過望、欣喜若狂、興奮不已,比之色狼墜入萬千裸女群中更為令人振奮。北京一月,帶回書籍上千本,知者無不稱奇,搖頭側目,餘光掃視,嗤之以鼻,以為神經病也。

最長時間在外地,是30歲那年隻身在北京一個月的生活。每天都是跟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書籍打交道,每天過的很快樂、興奮,每天充滿發現奇書的期待,在無窮的樂趣中,遺忘並忽略掉到身處異地的不適。

對異地的恐慌和不適的程度,取決於距離心理坐標中心的遠近。本鄉本土這個地理位置,是弱心理坐標中心,距離其越遠,越是恐慌和不適。心理依賴上的的人,是強心理坐標中心,20歲以前,隻要跟著此人寸步不離,走到哪裏都能感到舒適。這樣的人,一般是親人、有著血緣關係並有著好感的人。但是很多條件下,找不到這樣的人,這種時候,往往會迷戀上偶然依賴上的人,但是這種迷戀,完全跟性沒有關係。

第一個因此迷戀上的女孩,是一年級的同班同學。最初,在離家兩裏外讀書,是讓人恐慌的,尤其是上學回家的路上,有時候並沒有可信賴的同伴。跟自己家住的很近的她,便成為假想中的總是甩開自己一大段距離的同伴,有不少時候,遠遠跟隨著她回家,感覺特別安全、可靠。

當年她穿著一件黃色的毛衣。我覺得那件黃色的毛衣是那麼的好啊,誤會為喜歡上她的毛衣,甚至喜歡的嫉妒起來,但實際,卻是喜歡上她,隻是當初自己不知道。

這個女同學,常常穿著一件黃色毛線衣,看上去是那麼的漂亮。有一次,我一回家就問我媽媽:毛線衣可不可以當外衣穿?而我媽媽卻怕我把毛線衣當外衣穿而把毛線衣給弄髒了,就回答說給我打的毛線衣都是不能當外衣穿的毛線衣。於是從那時候,我就常常吵著我媽媽給我打一件可以當外衣穿的毛線衣。

我實在很羨慕這個女同學有一件可以當外衣穿的毛線衣,而我卻沒有。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在嫉妒或是羨慕,後來才知道,或許是喜歡。

毛衣不叫毛衣,叫做毛線衣。在我們家,都這樣叫?還是,就是我自己這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