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記得長劍青衫暮春時——相會溫瑞安之後現代版文/南航

2005年4月,一道消息爆炸性傳開,轟動網絡界。“金古溫梁”四大武俠宗師之一、“無鐵追冷”四大名捕之父溫瑞安將應邀赴溫州,擔任“2005年網絡原創文學論壇”盟主。為親睹當代最後一位大俠,省市媒體(《電腦報》、《天津日報》、《成都商報》)、著名文學網站(黃金書屋)、作家出版社、各類寫手、各地溫迷等聞訊出動,紛紛飛騎赴會。

2005年4月8日,我有幸以曾經的俠少身份,接到主辦方天下書盟的邀請函,長劍青衫,芒鞋幹糧,杏花春雨中,懷揣“天下英雄令”踏進久違的江湖,發現通往溫州府的各條官道上,車轔轔,馬蕭蕭,已到處流傳著四句口訣:

不求生入玉門關,但願一見溫瑞安。此生不見溫瑞安,死不瞑目心不安。

4月21日夜,溫瑞安攜妻劉靜飛,靜靜地飛抵白鹿城,下榻王朝大酒店,護行的是其香港“自成一派”社三大幹將葉浩和何包旦、雷去惡。次日下午,我與溫迷網“六分半堂”論壇骨幹們、天下書盟管理層等最先謁見了正在感冒的他。

從午3時到晚7時,在溫瑞安倡議大家“盍各言爾誌”的聚談中,我感動於女溫迷逗明月的心聲,即使腿腳不便也要輾轉千裏,從吉林長春換乘三趟火車一趟輪船而來;激動於男溫迷蕭夢商的理想,“願搜溫書、編《溫典》,與溫迷共,死之而無憾”。

23日晚,“2005年網絡原創文學論壇”正式開幕。是夕也,溫瑞安演講、答問、擊鼓、吟詩,在王導式魏晉風度籠罩下,全場劈裏啪啦,一片望塵折服聲。“俠義的根本在於民間”,“英雄就是在不公平的環境下提出抗議”,“不要以為沒有當時的掌聲,就沒有永恒的喝彩”,如果說激情與才情交織的行藏陶醉了濟濟一堂俠客們,那麼,我則因其不吝提攜年輕作家的“溫”言暖語,深味何謂前輩風範——

百忙中抽暇匆匆瀏覽罷我的武俠小說《慕容》後,他在他的贈書上簽名:“南航俠兄,一見何止如故”;在我倆的合影下題詞:“溫巨俠與他認為日後在俠壇文林中必能‘一劍光暖遍神州’的作家南航”;在隨後《漫畫四大名捕》的《“溫說八道”之九十:八方風雨會溫州》裏寫道:“頗有一代宗師之勢的南航。”

汗顏ing!涕零ing!碧紗籠ing!

很多年以後,傳說一部佚名的《中國武俠文學史》,把2005年的4月冠以“溫瑞安之春”,但當時,躬逢盛會的我完全沒意識到,其唯一的原因白癡得隻在於——身在福中。

24日上午,天下書盟站長徐道明致電問我,溫州市區哪裏有既僻靜風景又好的地方,溫瑞安率溫派子弟們擬舉行隆重的神州聚義。手機那頭,他“徐徐”地,“道”理越擺越“明”白,作為本地人,我必須帶路、導遊、觀禮。興奮之餘,我立刻察覺要討全天下溫迷之厭了。畢竟對於fans來說,溫瑞安一趟溫州之行,你外人卻接連會麵他三次,這無疑足夠被打入醋缸裏過後半輩子。

下午4時,駕著千裏馬,憂喜參半的我把一幹人得得引上市區最好風景的山——景山。憑欄臨風,極目雲天,聚義酣處,溫瑞安悄然隱身,光暈散盡,一個飛揚的蕭秋水展翅降臨,笑傲間,他兩度有心垂問:“在‘金古溫梁’這些人的巨大陰影下,如果你繼續寫武俠,出路在哪裏?”

暮色漸起,依次掌燈中,滿座俊彥指點文學江山,評說武俠英雄。倚著波爾多酒園的落地長窗,眺望山下的人間,我驀然興歎,蒼茫江湖,紛亂武林,試沒有溫瑞安,誰是其“瑞”,誰令其“安”?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