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 一題三解
“什麼題目,我來看看?”一個四十來歲年紀的中年人忽然出聲道。
“潘老師,好!”“老師,下午好。”頓時,眾人幾乎同聲問好道。
“同學們好,放學了還這麼用功,好,好,嗬嗬嗬!”潘世仁微微笑道。眼睛再度撇了一下還在慢跑的鄭玄麒,想起昨日他傍晚來自己家問候的場景,那些對話,師生之間眼神的交流。
教師節,從自己從師範畢業之後,踏進這神聖的園丁職業,一做就是十來年,通過一心一意地專研教育,也算桃李滿鄉了。因此,才在溫州市教育局的統籌抽調之下,從泰順那相對偏僻的鄉鎮,被調進了區裏,作為一名教學骨幹支援、分配到這所鹿城區西部,應該是目前學生數(農民)最多的一所中學,或許這一切都是命運。
在泰順,教師節或許有不少學生,會特意上門問聲好,但自己才剛剛落腳這所中學,也才剛剛認識這個隻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分到自己班級裏的特殊學生,鄭玄麒,這還真是有些意外與不解。
意外地是人往高處走,如此優秀的學生,卻推掉了特別待遇,不去市區教育水平更高的學校就讀,反而選擇在郊區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本地讀中學,一反常態;不解的是,他上學後為什麼會隻單單拜訪自己還有李芸愛老師(李芸愛老師私下地溝通),可能校長也有------這一切的結點還是在於他的優秀,明明具備了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卻依舊要就讀中學。
或許昨晚的交流中,他的一句話,“初中是人生轉折的第一個關口,我不想錯過!”這句話有所深意。今日細細品來這句話還真很準確,中肯。隻不過能有這種想法與思路的人,其本身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邏輯思維方式,大多為成年人,或許早熟的人也算,隻不過早熟不代表早知!鄭玄麒才幾歲?
結合這段時間,他的表現,這個自己的學生還真不是簡單的初中生。外表,那隻是他的掩護,在他的心中應該藏了一些秘密!因為有這種同感的可不止自己,英語老師李芸愛也一樣,她也是一名被抽調到這裏的教學骨幹。有時候女人的直覺比男人更恐怖,借用她的說法,鄭玄麒對她與自己有著與其他老師不一樣的態度:表麵上,他對整個學校遇到的每個老師都會麵帶微笑,禮貌問好;可一言一語中的尊敬之感還是能從細微處感覺出來。越是留心,越會發現不同,不過不管怎麼說,他目前,以後都將是他的學生,一個優秀的學生!
推托了自己的重任,去掉了某些頭銜,可做的事情實質上遠超了它的範圍,務實、求真------如今這20來人的課外興趣小組就是證明,而且這還不包括那些沒有將初一知識提早學習一遍的大批新生及剛剛升入初三的高年段學生。
“嗯,這最後一道題目不是初一的知識範疇可以解出的,它主要考查三角函數與拋物線的綜合掌握度,平麵幾何也有一點,難度是有點,要到初二下學期,你們才能學到。”潘世仁拿起林思思遞過來的課外作業本,仔細一看,“不過,思思,你能獨自將上麵幾道題解出來,很厲害了。隻是為什麼一道題卻要用兩到三種的方法解?”潘世仁自然知道原因,也在泰順教書時一再鼓勵這種解體思路,他之所以要問出來就是為了吸引眾人的好奇心-------以好奇帶動興趣,再在興趣中尋找思路,從而提升學習的魅力,成就感。
“不會吧,我看看!”鄭茜茜立馬站起來,幾步走到潘老師旁,睜大眼睛說道,“真的!思思,難不成你所有的課外題都是這麼解的?”一通百通,以點帶麵,鄭茜茜很快想到了一些東西。
“我從一本輔導書上看過來的,一題多解不僅有利於更好地掌握知識點,更能將其涉及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從而形成蜘蛛網般的知識結構圖。如此反複地解題,時間一久就會將知識記得更加牢固與係統。對了,就像起先他給我們列的初中知識體係詳解表,那劃出的四通八達的脈絡圖。”林思思解釋道,然後指了一下場中的鄭玄麒,“以後複習隻需要把裏麵經典的例題再度進行拆解、剖析與聯想,那思路自然而然地就會噴湧而出,提高了學習效率!”
林思思的話就像冷水倒入了沸騰的熱油之中,一下就將圍坐在一起課後學習的眾人,他們做題的思路打斷了,不約而同地抬起頭注目過來。當然,也有沒抬頭的,季千裏、嚴狄雲等小學那段最後突擊學習的幾人,包括鄭玄辰及潘岩虎都沒有放下筆,還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繼續解析著筆下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