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六 上帝的信徒
“十倍,二十倍?!蘿卜與大棒,我明白了!”王傑仁低頭沉思了一下,腦中閃過明悟:小鄭對人心的揣摩原來也如此不一般。
“我也明白了。”王釗的明白在於那十倍的利潤足以讓人出賣他的靈魂,而二十倍的法律追償在靈魂出賣之下還算什麼。鄭少在用錢收割靈魂,不過他個人很喜歡這種被收割的感覺,嘴角微微上揚。
坐在一旁的李彪也明白了,鄭姓少年,他們真的可能去一場自己不懂的戰場開戰,而自己卻是一個無故被扯上戰場的人,也隻能靜觀其變了!
香港某一教堂,一個老人獨自站在耶穌受難架前,靜靜地肅立著,很虔誠,又很默然。他的衣著打扮,外貌特征表明了他是一個外國人,一個猶太人,可能還是一個高貴的紳士。
今天是星期一,老人一大早地來到教堂,一站就是一個小時。“主會聽到你遲到的禱告的。”神父安靜地走到了老人身旁,平和地說道。
“神父,我覺得自己正在犯一個巨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會影響到很多人,甚至有些人會為此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老人抬起頭看向他的信仰之源。
“主的公義,罪人必要受罰滅亡。主的慈愛,他要憐憫人、拯救人。但主的慈愛不能與他的公義相抵觸,所以他差遣他的獨子來到了世界------替人擔當罪刑,滿足了公義的要求,最後死在了十字架上;同時也滿足了主的慈愛,為世人開啟了一條赦罪蒙恩得救之路。隻要他的子民心中始終有他為信念,懂得懺悔,並時時刻刻地會懺悔,主是會原諒他的一切行為的,他會得到主的慈愛的。”神父不知道老人所說的錯誤是什麼,但還是一貫如此得為主的子民解惑道,“主愛世人,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但並不是所有的世人都會信主的主張,世人在這凡間會經曆各種磨難,意誌不堅者、心理不淨者就會被撒旦(惡魔)誘惑、附身,甚至出賣他的靈魂……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主獨生子的名。”
兩人在十字架前的句句對話,無所不能的主,他一定聽得清清楚楚,也知道這個來自彼岸,他“故鄉”的老人,將要做什麼,可他並沒有阻止他停止接下來的行為!
老人從神父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許他早知道會是這種答案,幾十年的風雨經曆在他的眼神中寫滿了堅定與果斷。每一次的大行動之前他都會來一趟附近的教堂,無論暴風還是驟雨。這已經成為了他幾十年如一的習慣,他需要他的主給予他一些,即使隻有一滴水般的信仰力量,他也知足了。“謝謝,神父!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該要去做應該做的事了。再見,神父!”老人謝過神父之後,向他的主再次做了禱告,默默幾聲之後,轉身沿著他進來的路走了出去,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著實有力。
“迷途的羔羊,主一直會指引你找到正確的方向,願主保佑他的子民,阿門!”神父的聲音回蕩在空落落的教堂之中,自然也傳入老人的耳中。
“Father!It's all set up over there。They are all arranged over there until we pass。”一個中年男子守在教堂門口,看到老人出來,疾步上去,恭敬地問候道。
“這裏已經不屬於我大英的領地了,中國人有句話,“入鄉隨俗!”知道嗎?要講中文。”老人停住了腳步,認真地看著這個唯一跟隨自己來中國香港的兒子,嚴肅地斥責道。
“是,父親,我知道錯了,入,入鄉隨俗!”中年人很敬畏自己的父親,恭敬地回答道。
“嗯,中國還有一個成語叫孺子可教。”老人邁開了腳步,邊走邊說,“中國的曆史文化太悠長了,他們的文字語言,太有底蘊了,簡簡單單地四個字就概括了那麼多、那麼深厚的含義!他們的祖先真是偉大!可惜,後人不爭氣,物極必反,五千年的文明,這個包袱太重太重了,重地他的後人隻記得在土堆墳墓裏不停地挖掘,挖掘那被埋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遺骸,從而忘記了睜眼看世界,追尋、探索那充滿希望的未來。”
“父親,我認為中國的主文明早已經斷了兩次: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征服全中國地區,被蒙古人滅了一次;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它又被滿清辮子滅了一次。他們最後一個封建王朝268年的奴化統治更將他們帶進了愚昧、無知、自大、落後的境地,要不是我們大英帝國打開了他們的國門,幫助他們建立通商口岸,他們到現在還可能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中年人仿佛從內心就有一種對中國的歧視,耿耿於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