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期,香港的流行音樂大部分以英語和國語為主,而大部分的聽眾都是比較有文化的階層,也就是學生和白領以及外國人,而香港的普通民眾還不會欣賞英文歌曲,也聽不懂。
至於國語歌曲的聽眾普及度要稍微高一些,但是,這些觀眾的購買力相對來說比較偏低,國語唱片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寶島和東南亞這些市場,在香港的歡迎度還是偏弱。
而粵語歌曲此時隻不過是一個偏門的曲種,被人認為是難等大雅之堂,沒有藝術價值。大部分的粵語歌曲都是那些民間小調,廣告歌曲或者是戲曲上采用粵語這種本地的語言。
失敗者樂隊是以翻唱一些英文歌曲為主的樂隊,此時,在香港的很多夜總會還有茶餐廳算是小有名氣,可是即便是如此每天收到的打賞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00港幣,加上演出費用一天能收入個200港幣就不錯了。
今天忽然接到了100美元的打賞,幾個人都很高興,於是,在演唱完後便來到了李軒這一桌想表示感謝,可是,來到這裏才發現打賞他們的的居然是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而且,旁邊還坐著最近風頭正盛的李小龍和鄒文懷,那麼李軒的名字也呼之欲出了。
譚勇淩他們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認出李軒就是他們崇拜的歌手,是的,在他們音樂人看來,他們可以喜歡一個電影明星,但是崇拜的卻永遠是歌星,而李軒在他們心中不是什麼好萊塢大導演、不是什麼電影明星,而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歌手。
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認出李軒,是因為李軒坐在最裏麵,燈光也比較暗,加上李軒在香港的出鏡率不算高,所以才沒有在第一時間認出。不過,再看到李小龍和鄒文懷時,這才仔細看了一下李軒。
“您是傑克.李!”
“哦,天哪!”
“我們非常喜歡您的《天下一家》專輯。”
“我們每個人都有您的這張專輯,這是太好聽了,是我們聽過最好聽的歌。”。
幾個人有些語無倫次了,在自己的偶像麵前,實在是不能淡定,幾個人爭著要李軒的簽名,李軒也滿足了他們,接下來幾人又要了李小龍的簽名,雖然,他們是李軒的粉絲,可是也不妨礙他們喜歡李小龍的電影。
李軒笑著對譚勇淩幾個人說道:“你們歌唱的很好聽。”。
譚勇淩聽到偶像的誇獎,仿佛像一個大孩子般,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傻笑著說道:“是您的歌寫得好。”。
李軒看著站在一邊的幾個人,覺得今天不適合多談,於是掏出了自己的私人名片提給了譚勇淩。
“我覺得你們很有發展潛力,不過,一直翻唱別人的歌不是長久之道,我在洛杉磯有一家唱片公司,現在也正需要像你們這樣的人才,如果你們有意向去美國發展,明天中午2點鍾你們到夢工廠找我,我們在細聊。”。
天上掉餡餅是什麼感覺?幾個人以前真不知道,今天總算有些可以形容了,那是一種興奮到極致的狀態,就連怎麼離開、怎麼回家的幾個人都不知道。
在失敗者樂隊的成員走了以後,鄒文懷奇怪的問道:“阿軒,你很看好他們?”。
李軒笑道:“鄒叔,我看好的不是整個樂隊,而是那個叫譚勇淩的年輕人,他以後的成就不可限量,不過,我讓他們去美國發展,最主要的還是想讓他們去接受更係統的一些培訓,至於他們能走多遠,還得看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