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嗚……,我會中國功夫,你們不要惹我。”。
一位黑人小孩對著一群欺負他的小孩子擺出了神龍擺尾的姿勢,然後很酷的摸了一下鼻子。
白人的小孩們看到經常被自己欺負的黑人小孩居然擺出了這種姿勢,他們見過,在電影院裏,在他們看來,這種功夫很厲害。最終,他們還是離開了,放棄了繼續欺負這個黑人小孩子。
“**,來吧,我不怕你,啊嗚~~~,我要讓你知道什麼叫截拳道。”。這是兩個少年在鬥毆時的場景。
“功夫這一詞最近風靡全球,美國有關部門已經考慮將“功夫”,這個詞彙列入英文字典”。——紐約時報
“最近全世界都在嘶吼,隻要你是地球人,你就會聽到布魯斯李特有的嘶吼聲”——帝國
“《猛龍過江》的北美票房最終定格在1.8億美元,它其實是一部華語片,裏麵大多數演員都是華人”——華盛頓郵報
“聽說福克斯的老板後悔的要吃安眠藥才能安睡,是的,他們錯過了李小龍,因為他們種族歧視。”——洛杉磯日報
......
《猛龍過江》上映在北美上映兩個半月後,迅速空降海外各大電影院,而此時,北美的票房達到了1.8億美元,這是華語片的驕傲,雖然《猛龍過江》裏麵有不少外國人配角,但是,大部分都是華人,確切的說,這是一部華語電影。
香港在60年代末期直到90年代也都是港片自己的天下,好萊塢影片很少能夠賣入香港並在香港大賣。另一時空就是如此,在90年代以前很少有國外電影打敗香港本地影片,在香港票房排行榜上,幾乎全是香港自己的電影,知道90年代以後才被好萊塢電影入侵。
不過,在香港有個怪異的現象,就是如果牆內開花牆外香的話,再把這部影片重新在香港上映,十有八九會票房大賣,胡金銓的《俠女》就是一個特例。
《俠女》在另一時空1972年公映,但商業狀況並沒有達到想象中那麼火爆,自此胡金銓武俠電影開始受到質疑,評論界也在台灣電影新一輪的文藝片浪潮中很快將其遺忘。
一直到1975年,影片《俠女》時隔三年之後不得已參加海外影展,以求外埠商機,不想卻獲得第28屆戛納影展“最高技術委員會大獎”,自此胡金銓也成為首位獲得國際承認的中國電影人。
而這時《俠女》又在香港、台灣兩地公映,結果票房卻大獲成功,不得不說,這個現象是一個奇葩的怪狀。
而《猛龍過江》現在就有點怎麼個意思,在北美大賣1.8億美元,被邵氏引進香港發行,這次邵逸夫是下足了血本,花了100萬港幣買下了在香港本地的發行權,要知道,另一時空香港現在票房最高的電影是年初上映的《獨臂刀王》,香港本地票房是129萬,而這一時空由於提前引進李軒自導自演的《火爆浪子》,創下了230港幣的票房,成為了香港曆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
而邵逸夫肯花150萬港幣買下《猛龍過江》在香港的電影發行權也是很冒險的一件事情。
此時的邵氏還是香港影壇的老大,嘉禾的創始人鄒文懷此時還是邵氏的第二把交椅,就算此時已經生有異心,但也隻是在謀劃退路,還沒有實行。而,極力花大價錢促成《猛龍過江》在香港上映的也是鄒文懷,鄒文懷相信自己的眼光。
而且,在宣傳時,鄒文懷不是以《猛龍過江》為虛頭,而是以好萊塢著名華裔導演李軒編劇,美國華裔武術大師李小龍先生自導自演,風靡歐美的華語大片來做宣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