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張清已經不再熱衷於打鬥了。或許是意識到自己沒有正經師父學跟不到真功夫。從學前班的特級戰犯,到一年級的甲級戰犯,再到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自己的戰鬥意誌越來越薄弱。性格變了,與其說是個小男孩,更像個小姑娘。張清好鬥的意誌淡化了,但是男孩子那種向往“高來高去”的江湖情結依舊狂熱。輕功,是他的夢。估計所有好動調皮的小男孩都有這個興趣。
張清自認為的輕功是怎樣的呢?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上牆爬屋。
張清家樓後有一排小平房儲藏室中間間隔著圍牆。大約兩米六七的高度。水泥平頂房三米高,水泥房簷平整伸出來半米。若想上屋頂需要先上牆。張清第一次上牆並不成功,因為手指頭和手臂沒有力氣。後來練了好幾天,手指皮都磨的帶血印了,最後手掌的皮磨厚了,手指也有勁了,才慢慢適應了小學生上牆的“偉大事業”。他不需要腳底踩東西墊高,隻需要踩一下牆跟的圍子,再縱身一竄,一隻手勾住牆沿把自己吊住,再使勁把另一隻手勾住。這樣雙臂使勁往上一拉,再側位抬起一條腿,如同狗撒尿的姿勢攀上牆沿。最後陸陸續續的“大功告成”。牆上行走,對於恐高的人來講就是噩夢。張清自一開始也害怕,但後來總在牆上玩耍習慣了也就習慣了。張清是個孩子頭,身邊總有幾個忠心的小弟一塊玩耍。在張清的壓迫式要求下,小朋友們都繼承了他翻牆的技巧。有時放假在家,一下午都是在房頂上度過的。甚至於一群孩子在牆上跑著追逐打鬧也不在話下。不過,這可苦了孩子們的家長,每日提心吊膽。幸好一直沒出什麼意外,不然張清作為孩子頭兒“罪魁禍首”可就惹下大禍了。
第二:跳水溝。
跳水溝是張清童年最大的享受。張清家往北一公裏有條三米寬的小河,正逢河道治理的時候,挖掘機從小河裏挖出許多泥土堆在河兩邊,造成了南邊低、北邊高的地勢,南岸北北高度相差有兩米多。張清一直帶著小朋友玩耍,經常到河邊,以他的天性,見到河道窄的地方就想跳過去。超過兩米的河道就無能為力了。但是由於施工造成的南北落差,張清登上北岸土坡的一刹那,突然感覺自己能夠跳過這段三米寬的新河道。由於南北高度落差很大,平常情況是不敢跳的。很容易把腿腳震傷甚至摔斷,但南岸的土堆是極其鬆軟的。張清雖然有火箭般的衝動,但內心也是猶豫。“太高了,想跳,又不敢跳,萬一掉河裏怎麼辦?回家咋跟爸媽解釋?肯定挨揍!又覺得自己能跳,反正土是鬆的,應該沒問題,隻要跳過去就能讓小弟們刮目相看了。”張清想來想去,下了決心。簡單的助跑,“搜”的一下實現了人生第一次冒險的飛躍。結果如張清所想,安全“飛躍”到了對岸。與其說落地,倒不如說是整個人前傾式“拍”在了對岸的土堆上。張清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在這樣高的空中“漂浮”過。所以自身重心很難把握。這麼“露臉”的事,有第一次就有無數次。最後張清終於掌握從起跳到落地的平衡。那一瞬間的“輕功”,對他而言,美不可言。
第三:攀滑陡坡。
在張請家附近有個大土坑,幾十米高的陡坡通向坑底,許多行人都避開那裏害怕掉下去,張清的媽媽也時常警告張清不要去哪裏玩,太危險!張清也很聽話,自從媽媽囑咐了,從不靠近大坑。媽媽也很欣慰。豈不知張清早就帶著小夥伴們把這裏玩爛了。他一直把大坑的陡坡當成一個大滑梯。隻要放假在家閑的難受就跑去打滾。爬上去滑下來,爬上去滾下來。坐著滑、站著滑、躺著滑、斜著滑、倒著滑,甚至直接滾下去,在七十五度以內的斜坡,張清直接前滾翻滾下去,速度很快,沒人敢嚐試。之所以張清能做到,是因為他知道如何刹車!自高處向下一滾,越滾越快,隻要心裏記著,滾到後背時兩腿伸直就躺在下坡上,變成整個身體背麵摩擦向下滑,身體會因摩擦力太大而慢慢停下來,安全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