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新的證據(1 / 2)

當晚,督察組組長陳路在賓館沙發上,看督察組最新收集回來的材料,看了幾頁,總是看不下去,心裏亂糟糟的,他放下手中的材料,用雙手抹了一把臉,又拿起桌子上的香煙,抽出一支,用打火機點燃,猛吸了一口。身體向後仰了一下靠在了椅子背上,陷入了沉思。

他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栽贓嫁禍,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每當組織上考察選拔幹部的時候,各種匿名信和告狀信就滿天飛,結果往往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不了了之,可是被考察對象的政治前途也被耽擱了。

於向陽省長對這種現象十分反感,現在高哲堂是近江市代市長,準備提名他當市長候選人,這個時候你提出他的生活作風問題,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對於高哲堂,陳路是有所了解的,在省紀委的檔案裏,他是一個兩袖清風的人,一身正氣的少壯的領導幹部,要說這個時候他作風不正派,亂搞男女關係,陳路斷然不會相信,不過舉報材料說的是有鼻子有眼,女方就是永寧縣某美女主播,還是實名舉報,這讓陳路不得不重視。

這個時候,督察組長似乎突然想起點什麼,於是,他馬上把煙熄了,往門外走去。

……

次日中午,督察組通過負責接待工作的雷一凡轉達,希望能夠跟市委方麵的領導見見麵,由於劉書記遠在省城,督察組若有所思地表達和專職副書記作工作上的溝通。

下午四點,做了充分準備的吳正清在自己的辦公室迎來了兩位特別的客人,陳路和張春。

沒有什麼客套,陳路由開發區方麵問題說起,提到了有關近江市的一些問題,並且含蓄地表達了省紀委和省人大對此的關注。

吳正清微笑著傾聽了客人的來意,謙遜地點頭。

眼前這兩個人級別和實際擁有的權力似乎都還沒有跟他匹敵的資格,但是,他們代表的是一個組織,一種勢力,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或者說,這一刻,他們不是陳路和張春,也不是紀委督察室主任和人大法規處副處長,而是現在的督察組組長和副組長,是省委和省紀委省人大權力的延伸,現實的派出機構,代表的是一種高於近江所有權力機關和權力人物之上的權力,當然,也包括他自己,所以吳正清必須謹慎地接待他們。

“英國的哥爾柏(Kolebe)說過:稅收這種技術,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實際上,地方政府工作多少與此類似。在拔鵝毛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鵝叫,叫是正常的,不叫才是不正常。”

吳正清首先引用了一句名言來提綱挈領,既是辯護又是某種反擊,接下來,他展示了高超的演講技巧和語言藝術,無懈可擊的套話和針鋒相對的敷衍把陳路準備的所有問題,無論是近江加油站、國有資產改造、還是環城路改造等都扼殺在萌芽之中,風度優雅,從容,讓老紀委一無所獲。

最後,陳路突兀地切入,問: “我們調看了那次調整城市中心廣場及環城路改造的常委會會議紀要,您是投的棄權票,請問您了解高哲堂嗎?”

吳正清怔了怔,隨後態度溫和地回答:“高市長來近江的時間不長,跟哲堂同誌有過幾次接觸,感覺到這個同誌有能力,有專長,也有個性,是一個人才,組織上把他放到近江去,相信會更好地發揮他的作用……”

這個會麵持續了足足四十分鍾,結束談話的時候,老紀委看著副書記的背影,深深吸了一口氣,神色淡然下來,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悲哀。

這次他借督察組長的名義,話雖是工作上的溝通,但是實際上是對吳正清進行了火力試探,這是他個人的擅自行動,並沒有事先請示何克平,他認為自己應該這樣做,雖然明麵上他並無任何實質上的收獲,但是,他覺得此番談話達到了他的目的,結果和自己心中猜想的別無二致。

高哲堂的問題,目前為止,他自認掌握了關鍵的線索和證據,無論是在自己公文包上的U盤文件,還是安置在賓館308房間的人證,無一不少詳實有力的東西來。

這些年來,陳路對這位副書記的各方麵都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對吳正清的作風手法甚為了解,從某種意義來說,近江市的權力圈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他這個專職副書記轉,說其是近江市的官帽子,或許有點言過於實,但是在近江市官場微妙情況,特別是班子裏成員的事情,鮮有他不清楚的事情。

副書記對新市長這三個月的前後,態度徒然一轉,從當初的刻意保留,到現在的全麵支持,這當中真教人耐人尋味。

出於一位老紀委的直覺,省委省政府頗為看重的市長,被近江同化了,出於對組織的負責,他決定把自己的考慮寫進督察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