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院暗流(2 / 2)

固然,近江市各方麵都不能和省會江州市相提並論,甚至無論是地理交通,稅收財政,資源建設等都滯後於其他兄弟城市,而且還拖了省裏不少的後腿,不過,對於一位市長來說,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正像偉人指出“人是第一可寶貴的”一樣,即將跟他共事的人才是最值得他考慮的。

本來高哲堂也認同於向陽省長的觀點:近江市經濟遲遲發展不上去,是缺乏敢於開拓精神,但是這幾天下來,他漸漸有些異樣的感覺,似乎這內裏隱藏著某種不為人知的東西,甚至讓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這樣的感覺:在近江仕途形成了一股一損俱損政治聯盟,構成了強勢的利益團體,通俗點說就是“沆瀣一氣”。

這個時候,高哲堂的腦海中閃動過兩個人:魯大衛和萬小兵,這兩個上一屆領導主官的名字一閃而過,讓他有一種強烈的惶然,頓時驚出一身冷汗,難度……

高哲堂不敢想象,也不願麵對這種可能,他眉頭越來越緊,他拿起案頭上的一盒煙,抽出一根點上,接二連三的輕煙從他嘴裏飄出,嫋嫋升起,在他的頭頂上盤繞,在市長辦公室裏四散彌漫,揮之不去。

高哲堂早在他任縣委書記的時候就深刻地明白,地方政府的工作,很多時候體現的是書記一個人的權力意誌,而其他聯盟成員更像是芭蕾舞中的伴侶,起的是輔助,烘托作用,但是近江市卻是個典型的例子,好比一把手劉書記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這樣的意誌顯得有點脆弱。

而另一方麵,副書記吳正清在近江市官場口碑一直很好,他已經在近江市快已是兩屆的市委副書記,加上本身就是近江市人,所以肯定有很多老部下,很多機關單位的頭頭腦腦,不是被他一手提拔的,就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在政府係統中,班子裏的不少成員似乎對他這位空降的新市長頗有微詞,如此一來他這位市長的權力會不會被進一步掠奪,這讓高哲堂心中發虛,赴任之前,他就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可當他真正就任後卻不是那麼的一回事……

此時,辦公室門被推開,市政府副秘書長黃太臣邁進市長辦公間。

“高市長……”黃太臣懵懂地望著高哲堂。

“噢,太臣啊,來了啊。”高哲堂回過神來指著椅子說道,“坐。”

黃太臣觀察到高哲堂麵部些許暗色,關切地問道:“高市長,您的臉色……”

高哲堂端莊正坐,指著電腦說道:“剛才看到江北煤礦遇難者人數已達百人以上,心中有些感傷。”

“多災多難,我們這個國家……”黃太臣坐在了高哲堂對麵,隨聲附和了一句,可話落,似乎突然意識到了有什麼不妥,手緊攥著簽字筆,小心翼翼地說道,“高市長,我……”

高哲堂卻表現了沉默。

黃太臣略加思忖接著說道:“高市長,這是您明天的稿子,請過目。”

高哲堂接來稿子掃了一眼,是主持會議並做近江市經濟論壇開幕發言的稿子,隨口便問了一句:“誰寫的?”

黃太臣暗自一驚,小心回答說道:“小吳。”

“哦。”高哲堂將稿子往桌上一放,便望著黃太臣。

黃太臣見高哲堂如此神情,主動解釋起來:“小吳是我們市政府辦公室文筆最好的,所以,臨時安排他為您寫稿子……”

吳漢偉是高哲堂的專職秘書,按理是不需要寫這樣的官樣文章,而是由辦公室安排的另外一位秘書代筆,大方向交由政府辦和秘書長把關,呈交高哲堂,再由專職秘書攜帶。

高哲堂再次沉默,黃太臣開始便局促起來,摸了摸記事本,接著說道:“我們都知道高市長您是……我省第一支筆,為您配備文秘是經過慎重研究的。”

高哲堂微笑著,哼出了一個“嗯”字。

“如果高市長您覺得不合適,我們再為您挑選一位德才兼備的文秘?”黃太臣試探性問道。

高哲堂沒回答黃太臣,而是俯視打印稿,片刻,注視黃太臣,問:“太臣啊,你擔任現職有幾年了?”

“七年了,高市長……”黃太臣迷茫地望著高哲堂,心底間也很自然一酸,七年了!

“經驗豐富,想必是成績卓著。”高哲堂走馬燈般彈動著的五個手指,那五個走馬燈般彈動著的手指儼然是一個正在爬動的碩大蜘蛛說道,“想沒想過換一個崗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