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長,什麼內容?方便透露一點嗎?”劉剛說。
“宛城班子主要領導要進行一次大的調整,你要做好承擔更重擔子的準備。”部長說完就掛了電話。
“好了,你們接著談,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的很不錯,我要回去了,有點急事。”劉剛說。
兩周以後,宛城召開幹部大會,會上宣布了省委關於調整宛城領導班子的決定。
這一次劉剛被任命為宛城市委委員、常委、書記。任命司東陽為宛城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市長候選人。
是的,這個司東陽就是卡城的司東陽,被中組部調動到宛城了。卡城的市長現在已經成為了張建東,確切的說是張建東為副市長代市長。
在這個幹部大會上,劉剛最後做了即興發言。
同誌們,這一次省委對我們宛城領導班子主要領導作出調整,是根據中央精神,結合宛城經濟社會建設的實際需要作出的。我對非常感謝組織對我的信任、宛城人民對我的信任,我一定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紮實履行職責,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建設好發展好宛城,實現宛城1000萬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最大的奉獻。
同誌們,我們在坐的都是黨員幹部,都是在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懈努力的人,每個人手中都有人民賦予的權力,或大或小。怎麼樣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我在這裏強調一個觀點,就是做出的決策一定要符合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是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點大家應該都能明白,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老百姓為了過上幸福的生活,把經濟社會建設的領導權委托給了我們黨,因為我們黨是能夠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這就需要我們的全體黨員幹部做到“態度好、能力強”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把老百姓交辦的事情辦好了,讓人民群眾滿意。
第二是符合曆史的潮流。人民群眾的需要,有時候是不符合曆史潮流的,我在這裏並不是否定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的,他們有他們的局限。如果他們都眼光長遠,能夠做出符合曆史潮流的決策,那就不需要我們這裏領導了。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那就袁世凱,他當上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以後,殫精竭慮的為4億人民的生活奔波,可以說是民國初年唯一一個解決了人民群眾溫飽問題的人。但是,卻被曆史拋棄了,也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原因就是簽訂了賣國條約和複辟封建王朝,這兩個事情都是不符合我國曆史潮流。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先知先覺的中國人已經開始了救國救亡運動,雖然一次次的失敗,但是曆史的潮流是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主,建立共和政權。所以,做決策一定要符合曆史發展潮流,符合曆史要求。
因此,我在此要求我們宛城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幹部,要做到“態度好、能力強、眼光遠”。態度好就必須要做到政治態度好、工作態度好、生活態度好;能力強就要做到發現問題能力強、分析問題能力強、解決問題能力強;眼光遠就要做到著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著眼全麵實現小康,讓自己的思想行為決策符合曆史發展的潮流。
劉剛的這一次發言,得到了全體黨員幹部長時間的鼓掌,劉剛連續好幾次示意大家停下來,才緩慢的平息下來。
宛城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發展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