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盛極必衰(1 / 2)

三天以後,老伏就組織了兩班子人馬往鄂省興隆寺進發。

第一波人馬是族裏麵幾個能說和事情的人,騎著馬趕著車,帶著豐厚的禮品還有500塊現大洋,前去提親。第二波人是一頂32人抬的大轎子,轎子前麵是120名士兵,扛著120杆漢陽造,轎子後麵同樣是120名士兵和120杆漢陽造,浩浩蕩蕩的向興隆寺進發。

上午九點的時候,第一波人馬先到宋家,獻出聘禮,開始了提親說和事宜。

“宋老先生,我們家四少爺,看上貴府千金,實乃上天撮合有緣之人,望宋老先生和夫人應允。”族裏的一位白發長者說到。

“老先生,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自古常理,我們家小女能夠受到貴府垂青,實乃三生有幸,怎奈小女自小就定了娃娃親,現在冒昧應允貴府,有失大體。”

“哎,現在退婚來得及,我們今天不僅帶來了綾羅綢緞、美酒佳釀還有500塊現大洋,宋老先生盡管去退婚好了,如果不夠改日我們一定補齊。”

“小女定親之家,與我家世代交好,冒然退婚萬萬使不得,宋某實難從命,切望海涵。”

“退或者不退,宋老先生,自己做出決斷。但是我們兩家的親事就這樣定下了,容不得絲毫差錯。一對孩子的大婚的日子,現在我們可以商討一下。”

“宋某萬萬不能答應貴府提親。”

“宋老先生,丁是丁卯是卯,我看今天就正好,擇日不如撞日,因此這一對孩子的大婚日子,就今天了。片刻之後,花轎就到。新娘的嫁衣首飾等,我們已經準備齊全。”

“宋康,趕緊去告知王家。”宋老先生立馬吩咐。

片刻之後,王家蜂擁過來幾十人,將老伏家提親隊伍團團圍住,但是幾位長者,毫不驚慌悠然喝茶,似乎外麵的局勢和自己沒有一點關係。這個,讓宋老先生很是吃驚。

少傾,嗩呐聲響起,興隆寺村外的官道上,黑壓壓的一片,慢慢的走過來了。有一位在提親隊伍裏麵稍微年輕一點的,趕緊過去接應娶親隊伍,詳細說明了提親麵臨的形勢。

最後,王家人在荷槍實彈士兵的勸說下,離開了現場,並表示願意退婚,彩禮無需退回。

就這樣,伏牛奶奶在240杆漢陽造的護衛之下,嫁了過來。

當然,伏牛奶奶大婚之排場,也讓方圓幾十裏的女人至死羨慕,這其中就包括五奶奶。

在伏牛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奶奶去世。五奶奶就告訴伏牛,你奶奶這輩子值了,她嫁過來的時候,護轎的是240杆漢陽造,滿頭都是首飾,壓的頭都抬不起來,穿的衣服都是綾羅綢緞,摸在手上那個叫光呀,就連衣服上的扣子都是銀的,這到了最後你看看,就連她這壽木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五奶奶說的時候,一臉滿臉的羨慕。

伏牛奶奶嫁過來以後的三四年間,這是他們家鼎盛時期,錢和糧極其充裕,隊伍數量也有所增加,伏青山的大名,在宛城和襄陽交界一帶,聞名遐邇。

這個時候,必須要說一個人了,就是伏牛的七爺爺伏青海,人們都叫他老海,由於種種原因一輩子沒有成家,最後去世的時候也是三伯一個人守在他的身邊。按照現在的話說,這是一個愛趕潮流的一個家夥。在那樣一個年代,他在方圓幾十裏的範圍內第一個擁有的手電筒。雖然由於電池難以買到很少使用,但是,不管去什麼地方總愛把手電筒帶在身上,到處顯擺一下。

老海爺爺有兩個手藝,在解放後一直靠這個過活。一個是騸羊、另外一個就是做黃酒。在伏牛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一起去老海爺爺的小屋裏去偷黃酒喝,每一次都會喝的小臉紅撲撲。當然,老海爺爺很喜歡伏牛,每次騸羊都會把羊睾丸留下給伏牛,有時候幹脆炒好了送過去,在伏牛小時候吃肉隻是靠想一想的年代,伏牛吃了很多羊睾丸,真的是大補啊。